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同仁医院两主任被免职 因未经批准多点执业(2)

2016-06-15 13:24:03  21世纪经济报道    参与评论()人

“实质是限制医院骨干多点执业”,中欧医生集团运营总监孙新颜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由于非公立医疗机构对于湘雅这样知名医院的医生常以股份相邀,限制其成为公司股东,其实就是限制多点执业。

但湘雅的做法并没有违反《湖南省医师多点执业实施办法》,该《办法》第十二条规定,第一执业地点医疗机构可以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本机构实际,制定本单位医师多点执业管理办法。

明令禁止的亦不鲜见。正组建护士集团的相久大原为密云区(县)医院医生,由于医院禁止多点执业,他干脆辞职创业。

“据我所知,北京的大部分医院实际都不支持多点执业。”中欧国际医院管理中心副主任、中欧医生集团CEO徐勍说。记者了解到,有些医院以会上点名或不发给全额工资的方式限制。

实际中,由于自由度及收入等因素,已经打开局面的医生更愿意延续“走穴”、“飞刀”。多数医生甚至不愿在医联体内多点执业。

相比“走穴”的轻盈,医联体内的多点执业对医生束缚更多。

臧洪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除了安排上受制医院,医生从这种模式中收到的回报远不如“走穴”,因此医联体内的多点执业往往流于形式。

事实上,公立医院与医生之间的关系互相依赖。医生依赖体制内的身份,医院依赖医生以保经营。这种互相依赖是多点执业矛盾的前提。

“中医看菩萨,西医看庙堂。”孙新颜告诉记者。在西医中,真正能脱离“庙堂”的知名专家有限,绝大部分医生还是要依靠体制内的身份,才能在市场上获得认可,保有一席之地。

“多点”难过“分流”关?

同仁医院被免职的主任之一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其执业的茗视光因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属性,在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上有便捷优势,过去曾与同仁医院结为医联体。

这位主任表示,此次事件,是因为双方合作停止,而其仍在茗视光执业,导流了同仁需要排队两个月才能完成手术的病人。他强调,其与另一名涉事主任在同仁医院的手术量长期排在前列。

从现实层面来看,医生多点执业的主要流向是民营医院。

“民营医院都是车接车送,诊疗费用也高,最高能到数万,对医生当然有更强的吸引力。”袁彦龙和臧洪瑞一致表示。

比起让医生流向基层医疗机构,流向民营医疗机构或许会让公立医院更为紧张。

业内人士对于“分流病人”存在不同看法。

有观点认为,病人跟着医生走是常态,而分流符合分级诊疗的目标,医院没有处罚依据。也有人认为“分流”就是倒卖,这触动了医院的利益,理应对其零容忍。

长期以来,业内人士对于公立医院在医生多点执业上的保守心知肚明,而同仁的免职事件似乎公开了这种保守态度背后的原因——病人分流。

从政策角度理解,医生多点执业鼓励的是医师到基层、边远地区、医疗资源稀缺地区和其他有需求的医疗机构多点执业。

而多点执业最终要实现的是病人向基层、社区和非公立医疗机构的分流,使大型公立医院从常见病中解绑,专注诊疗疑难杂症、提升科研能力、带动基层医疗机构的学科建设。

长远来看,病人的分流于各方有益,为何此时会遭遇反对?

北京儿童医院院长倪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曾表示,病人的分流意味着医院效益的下降,而医院的效益决定了院长的去留,因此推动医生多点执业和分级诊疗,一定要解决好大医院的收益问题。

“取消药品加成以后,医疗服务价格又没有及时上调,医院经营很难,院长难做。”中欧国际医院管理中心主任、中欧医生集团联合创始人袁彦龙告诉记者。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