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银行“金饭碗”光泽渐淡 员工收入下滑离职频频(1)

2016-06-06 08:23:55  经济导报    参与评论()人

经济导报首席记者 时超

不良贷款率的提升、利率市场化的施压以及同业竞争日趋激烈,正使得银行业“金饭碗”的光泽逐渐黯淡下来。

经济导报记者统计发现,2016年前5个月,16家上市银行中已有37名“董监高”出现变动或离职,延续甚至超过去年50余位高管离职的趋势。此外,银行上到一线管理者下到业务经理,同样出现了大批离职者,如中国 建设银行 电子银行部总经理黄浩出任蚂蚁金服集团总裁助理、 工商银行 电子银行部经理侯本旗将筹备民营银行“ 中关村 银行”等。

“工作压力本身就大,近几年收入又下滑厉害,有客户资源、业务经验的人不少都在找合适的下家。”5日,某国有银行地方支行客户经理赵凯对导报记者表示,由于宏观经济不景气,其所在支行去年就发生了几笔贷款逾期,造成的损失都需要用支行里的业绩来补,使得年终奖等收入大减。“以前一年赚接近20万元,现在估计只能维持到10万元了。”

导报记者统计16家上市银行公布的数据也发现,与2010年开始每年普遍超过10%的增幅相比,各行近两年人均薪酬出现明显降速甚至负增长的情况。如2015年四大国有银行人均薪酬较2014年上下波动幅度不超过3%;股份制银行中, 中信银行 2015年人均薪酬报32.95万元,较2014年的41.70万元大降20.98%,另外 招商银行 的降幅也超过10%。

“银行业所处的生态环境出现了明显变化,不良资产的增加也带来了连锁反应。”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陈贺对此分析说,面对国内去杠杆、去产能政策的推进,以及互联网金融等新兴业态的冲击,银行多年依赖的信贷高息差盈利模式已不再适应其发展,旧有的薪酬体制更留不住人才,认清形势、及时转型、主动应对挑战,成为摆在银行业继续发展面前的必经之路。

不良增加 收入腰斩

2015年以来,近百位上市银行高管离职的现象令人唏嘘,多位受访银行业内人士表示,“离职潮”更深层的原因,与银行业不良率整体上升密切相关。

“前一阵,带我入行的师父马上要当上一家股份制银行区一级支行的行长,但最后时刻还是放弃了,就是担心前任行长留下的摊子太烂,不好收拾。”赵凯对导报记者说道,以往类似这样行长的位子就是年入百万元以上的“金饭碗”,但如今却已成为风险的代名词。

导报记者了解到,受逾期、不良贷款出现而收入大减的现象在支行网点管理层之中并不少见。一家国有银行地方支行的负责人就表示,其管理的网点2015年出现了2笔问题贷款,总额近5000万元,其中一笔逾期不到一个月后还上、一笔最终被记入不良。“仅逾期的这笔款项,总行就扣罚了我们行长10万块钱,而不良贷款带来损失,基本都要从支行业绩中扣除,行里中层一年的奖金几乎都被拦腰斩。”

赵凯对导报记者表示,其所获得的薪酬包括工资、绩效奖金、津贴和补贴、职工福利费等。作为一线业务人员,其收入的大半部分来自于绩效奖金,以往依靠几个关系良好的大客户以及新客户的拓展,好的时候个人年收入可以达到20万元以上,但如今实体经济不景气导致业务拓展困难、行里考核标准不减,使得其收入大幅降低,只能维持在10万元左右。

在南方某股份制银行省级分行工作的小吕告诉导报记者,行内业绩完成度对员工收入影响非常大,如去年一季度,其所在分行由于业绩未达标,停发了季度奖金;第二季度,行里抓到几个大客户,业绩好转,才保住了季度奖;但三季度以后,行里业绩表现越来越差,不良贷款又出现抬头,最终不仅没拿到后两季度的奖金,年终奖也缩水了2/3。“每个月就靠3000元冒头的工资活着,还要还房贷,压力山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