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经济新闻 > 正文

“梁三喜”遗孀李金花:坚守38年,终圆“祭夫”梦(2)

2016-03-28 11:17:52  北青网    参与评论()人

2005年,积劳成疾的李金花生病住院,家里东借西借凑了3000元给她治病。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二儿媳嫌家里穷,带着这3000元现金,领着小女儿跟人跑了,至今下落不明。

无钱治病,李金花只好出院,从此落下了病根,再也不能干重活了。

如今已经64岁的李金花,两只耳朵也出现了问题,听力严重下降。

1990年,李金花终于还完了丈夫王发坤生前欠的2000元债款,前后历时11年。

2009年,王发坤牺牲30年后,战友“至诚大兵”经过多年的寻找,终于找到了李金花,并将有关情况报告当地政府。当年,政府为李金花一家建起80平方米的平房。但由于平房漏雨,多半时间他们一家还是住在老房子里。老房子在贵州威宁县海拉乡仙口山坳,地处偏僻,路远难行。李金花家里除了几件旧农具外,一件像样的家具都没有,可谓家徒四壁。更让人唏嘘的是,房子还是36年前她和王发坤结婚时的房子,家里现有的物件都是丈夫生前置买的。

丈夫牺牲了三十多年,但李金花却一直不知道他安葬在哪里。这成了她最大的心病。

李金花一度听说牺牲的烈士都葬在云南,她贷了2000元的贷款,让两个儿子先后到麻栗坡、河口、屏边三个烈士陵园寻找,但没有找到。

2007年4月30日,王发坤当年的营长李金明托人给李金花写了一张便条,告诉了她王发坤牺牲的经过和烈士埋葬在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的消息。收到这个便条后,激动李金花让儿子赶紧去信用社再贷2000元,一家人马上赶往屏边县烈士陵园。

那一次,李金花带着两个儿子终于和丈夫王发坤在分别28年后,一家人“团圆”了。那一天,李金花在王发坤的墓前哭得死去活来,长跪不起,累计了28年的委屈,李金花在墓前整整哭诉了两个多小时。

李金花说:“我在他坟前,烧了纸钱,就是一小堆,烧了衣服就是一小堆,他人在里面,肯定也是一小堆。我丈夫为国家卖了命,我们娘儿仨来看他,都还要贷款啊!”

李金花说,家里太穷了,希望在有生之年在村子里为丈夫建一座烈士纪念碑,为此,她甚至想把丈夫留下来的遗物手表卖了,多少能筹点钱。

2016年3月,华夏慈善基金从媒体上得到烈士王发坤和其遗孀李金花的报道后,决定成立爱心慰问小组一行深入千里,赴贵州省毕节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海拉乡新村,探访英雄王发坤烈士遗孀李金花,表达慰问和敬仰。

受华夏保险党委书记、总裁、华夏慈善基金赵子良理事长委托,爱心慰问小组为李金花送去8000元慰问金和米面油等生活用品,出资帮助其重新修缮牲口棚。

因为家穷路远,截止2016年,李金花已经11年没有去过王发坤烈士的陵园了,她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在今年清明节,在她能走得动的时候,再到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看看丈夫。

当华夏慈善基金获知后,当时就向李金花承诺,一定帮她完成这个心愿。

2016年3月26日下午,李金花和她两个儿子,在华夏慈善基金的帮助下,从老家贵州威宁的大山深处,辗转汽车火车,日夜兼程,一路奔波几十个小时,来到烈士墓前。

终于,李金花再次圆了38年的“祭夫“梦!

云南屏边县烈士陵园,园中座座无言的墓碑,环拥着高高矗立的褐色“革命烈士纪念碑”,默默静立的排排墓碑,是魂系南疆的英灵,在这里不朽的永垂。

在王发坤的墓前,李金花早已和两个儿子泣不成声,她亲手摘下几朵鲜红的杜鹃花,在泪水长流中,轻轻放在墓前。她拿出纸钱为丈夫祭奠,独自坐在墓碑旁边,回忆着过往,内心满怀悲伤。

八位当年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的老战士,也在墓前整齐敬礼,军礼中有多少无法诉述的悲伤。他们连夜剪出来红五星,深情地贴在一座座墓碑上,希望能告慰长眠的战友。

云南省老基会副理事长杨光宗、云南省红河州及红河县政府相关领导、中国老基会副秘书长、华夏保险副总裁刘冬,以及华夏保险志愿者为烈士默默敬献花圈。

闻讯赶来的人们,手里握着鲜花,默默向英雄祭奠。

有人说,王发坤是在已经退役并准备在地方工作的情况下,为了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以国家利益为重,听从祖国召唤,毅然重披战袍,冲向战场。他这种大无畏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家国意识,令人十分感动。

有人说,李金花可贵的“重信守诺”——为了爱情坚守,为了承诺坚守,借钱一定要还、信约必须遵守,表现出的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强大的道德力量。

中国老基会副秘书长、华夏保险副总裁刘冬说:“王发坤同志与他长眠在这里的战友们,用生命维护了共和国的尊严,烈士一家人展现出来的责任和信守精神,与华夏保险理念高度契合”。他表示,用信守点亮心中长灯,帮扶烈士遗孀李金花,是在以国家英雄为善念善行的对象,呵护民族精神的图腾,展现社会正能量的传承。


(责任编辑:孙启浩 cn037)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