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8日电 题:京津冀严查“大棚房”,为何仍有人顶风销售?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翟永冠、王晖、季小波
本是种粮食、种菜的农业大棚,但在一些不法开发者的运作下,竟摇身一变成休闲居住的“私家农庄”“大棚别墅”。
近日,京津冀地区全面开展“大棚房”专项整治。但“新华视点”记者调查发现,严查之下,一些网络信息平台仍在发布“大棚房”租售信息,一些地方继续悄悄开发、销售“大棚房”。
天津查出1800余个“大棚房”,北京两名“厅官”被处分
4月27日,新华社“新华视点”栏目播发稿件《农业大棚里为何“种别墅”?——天津部分地方建设销售“大棚房”调查》。报道发出后,天津迅速在全市范围内全面启动“大棚房”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已查出多轮整治下尚未发现的“大棚房”1800余个,涉及违法占地面积共计1300余亩。
在河北,国家土地督察北京局赴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实地督导“大棚房”清理整改工作。大厂回族自治县组织相关部门对“玫瑰庄园”“百合谷”两处以设施农业为名违规建设销售的“大棚房”实施了集中拆除,并对骗取农业补贴等问题开展核查。
在北京,市规划国土委对全市范围内所有农业大棚类项目进行全面筛查,要求各分局逐项目逐棚进行拉网式排查,做到入园入棚、一棚一档,拍照取证、签字备查。北京市规划国土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6月24日,各区排查中发现违法数140宗4484栋,已完成整改29宗1344栋。
杨媚(左一)在讲解番茄苗挂吊绳的方法。 胡 虹摄 “老田,看见杨支书了吗?”“在大棚里上课呢。”村民老田往前一指,转身钻回自家大棚。 往前走,是8个蔬菜大棚。掀开大棚的塑料帘,暖意扑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