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文化旅游热度渐增。数据显示,2017年文化遗产类景区总体预订情况呈火热态势,同比2016年增长高达1.3倍。今年端午三天假期,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8910万人次,同比增长7.9%。
然而,在群众的文化旅游需求高速增长的当下,景区导游随意讲解、编造一些奇闻轶事等现象十分常见,严重影响了旅游整体质量的提升。想必多数游客在景区都听过不少“闻所未闻”的野史、艳史、宫斗、传说。导游这边说得绘声绘色、吐沫横飞,游客那边听得有滋有味、啧啧称奇。有媒体调查发现,景点里的讲解乱象可谓不少:要么同一景点的讲解各异,难辨真假;要么各种格调低俗的轶事大行其道;要么面对游客追问,许多讲解颠三倒四、漏洞百出……
这讲解乱象为何泛滥?不少旅行社和景区降低员工入职门槛、培训不到位、放松监管是导致讲解乱象发生的一大原因。导游不能也不应成为“低入职门槛”的代名词。导,意味着引导、指导、导向,如果导游瞎导一通,这出来看世界的游客岂不是花钱买了误导了?对景区来讲,任由戏谑历史,怎能唤起游客对历史的尊重、认同和敬畏?怎么让游客感到此行有意义?景区搞成“野史集散地”,不可不察。
有些导游之所以胡编乱造,想必最大的动力还在于迎合某些游客的猎奇心理,炒作“吸引力”和“卖点”。其实,一个导游通常面对的是一个旅行团,其信口开河的讲解传递出的错误信息和价值导向,跟电视、网络等媒介上恶搞历史的做法,性质上并无二致。试想,当游客们听了谣言,却缺乏历史知识基础或没再去学习历史,那便容易先入为主、信以为真,尤其对于知识结构和价值观尚在建立之初、辨别能力不强的青少年来讲,很容易造成误导。
原标题:景区“谢客令”是警钟也是契机据本报6月24日报道,可可西里、昆仑山、三江源、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年保玉则等地自然景观资源珍贵而稀缺。每年的7月到9月,青海便成了国内最佳旅游地之一。
景区“谢客令”是警钟也是契机据本报6月24日报道,可可西里、昆仑山、三江源、柴达木盆地、青海湖、年保玉则等地自然景观资源珍贵而稀缺。每年的7月到9月,青海便成了国内最佳旅游地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