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评洞庭湖“私人湖”难拆:真正利益纠葛是什么

2018-06-13 08:15:59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洞庭湖中“私人湖”难拆 真正的利益纠葛是什么

  同样是对生态环保形成巨大威慑,同样是多年难以纠偏,同样也是等到环保督察组介入才能有实质性改变,如此多巧合的背后,是不是蕴含着某种共同的行政生态?

在洞庭湖深处,一道高高垒砌的堤坝似“水中长城”,围出一片面积近3万亩的私人湖泊,严重影响湿地生态及湖区行洪。这道堤坝是当地一个私企老板所建,曾被各级政府数次严令拆除,但依旧岿然不动。(新华视点6月11日)

近日,生态环境部组成督察组,对洞庭湖私人矮围破坏生态问题开展专项督察。

在有着“长江之肾”之称的洞庭湖中,居然有一片法外“私人湖泊”,这确实堪称一大奇观。它不仅有损湖区的完整性,也对湖区生态保护、蓄洪功能带来显而易见的威胁。这样一个“独立王国”存在10多年,当地省市县三级政府却都未能彻底整治,其原因显然耐人寻味。

擅自在湖区放牧、捕捞、取土、取水、排污,是被明令禁止的。当地政府和相关部门也曾下达了整改和拆除方案。如2015年,因其违反防洪法,湖南省水利厅多次要求当地水利部门采取措施;2016年,沅江市出台《沅江市拆除洞庭湖矮围网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纵使如此,私人湖泊依然完好。究其原因,有当地干部表示,对于相关整改措施,具体操作中确有调整,且是“上面”同意了的,“反正是通过了验收的”。

私人湖泊起于商人的逐利惯性,但能够在公开违规操作下形成气候,被架空的监管才是最大的问题。有说法称,私人矮围迟迟难以拆除,是因为相关利益过于盘根错节。譬如,一方面,商人称自己在10多年时间里投入了2亿元,如果说是违法,那么为什么不早点拆除?现在拆除政府必须给出补贴;另一方面,仅拆迁费就高达数千万元,到底该如何分担,也是个问题。由此看来,明明所有人都知道私人湖泊系违规,该拆,但确实是败在了利益面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