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抬升的黄河水流入荒原:解码宁夏的“生命水脉”

2018-06-12 21:46:0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银川6月12日电(记者邹欣媛)通过抬升数百米,奔腾的黄河水流进了宁夏中部旱田——20多年前,历经波折建成运行的扶贫扬黄工程,如今正在切实的改变着当地群众原本“靠天吃饭”的生活。不久前,这条“生命水脉”提档升级,现代化节灌已正式走入普通百姓生活。

站在宁夏红寺堡扬水首级泵站前,记者看到,多排扬水管道并行,黄河水由低处向高处抬升,甚是壮观。“这个泵站担负着为其他主泵站、支泵站供水的重任,更新改造后工程供水保障率更高。”宁夏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办公室主任高佩天说。

红寺堡扬水工程是宁夏三大扶贫扬黄工程之一。黄河从中卫进入宁夏,流经397公里。在蒸发量2000多毫米而降水量仅为一两百毫米的盐池县、红寺堡区、同心县等中部干旱地区,借助一级级泵站,黄河水被抬升数百米后流向荒原,从此旱地变水田,干滩变绿洲。

扬黄工程的建成运行改变了宁夏中南部地区老百姓的贫困生活。由于干旱缺水,直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宁夏中南部地区仍然缺衣少食。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1995年底这一地区有人口234万人,约有132万人生活在温饱线以下。

“没有黄河水,就没有红寺堡的今天。”红寺堡扬水管理处副处长道华说,1996年5月11日,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奠基,1998年主线建成试水。原本荒漠半荒漠区、仅有6000多人居住的红寺堡,水电路建设与移民搬迁同步进行。如今,这里灌溉面积发展到76.35万亩,人口增加到29.8万人。

去年冬季到今年4月,运行近20年的红寺堡扬水工程实现“脱胎换骨”。全新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取代了建设标准偏低、运行效益降低的老旧设备,工程改造后规划灌溉面积101.4万亩,首级泵站设计流量28立方米每秒。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