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热爱自己的工作 那么你余生中连一天都不需要“工作”
很快又要到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了,这让我想起几个月前接到的一个个案,某一类大学的A同学高考前一心想学历史,父母不同意,但他态度坚定,为了不影响他高考,父母暂时不再提这件事。高考结束填报志愿时,父母要他报经济类专业,觉得会更有“前途”。他起初还坚持自己的意愿,但父母强烈反对,A同学最后还是屈服了,进了金融系。因为大一大部分都是公共课,他就到历史系去旁听大二的专业课,半年下来,更加坚定了要在大二转学历史的决心。
现在,大学有了比较符合学生成长轨迹的换专业政策,如果大一成绩达标,大二时可以根据兴趣转系。可是,如果A同学从大一开始就接受历史系的文化熏陶,他是可以有更多专业上的成长的。不仅如此,他也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痛苦与挣扎。
我在咨询室发现,不喜欢自己所学专业而来做咨询的大一学生占新生咨询人数的1/3强。他们的煎熬、迷惘、甚至绝望是家长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出来的,除非这个孩子最后发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否则家长永远都不会知道他们的孩子曾经有过多么痛苦难熬的时刻。
这些来咨询的学生最后又会分为几种情况:接受事实的同学中,有的开始对当前的课业负起责任;有的则得过且过,敷衍了事。拒绝接受事实的同学,如果意志力足够,则积极投入到当前的大一课程中,为大二的转系做积极的努力;也有的同时去旁听其他系的课程;还有极个别同学则躲到游戏或者其他成瘾行为中无法自拔。
这些同学的专业通常都是父母帮着选择的,而父母选择专业的重要标准就是:这个专业是否在现实社会中“有前途”,能否迅速可见地获得经济方面的益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