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直过民族“独龙族”冲破千年贫困束缚

2018-05-25 18:11:1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昆明5月25日电 题:每天都是新的一天——直过民族“独龙族”冲破千年贫困束缚

新华社记者杨静、赵珮然

雨后初晴,高黎贡山云雾缭绕,白色云雾宛如细长的腰带环绕山间。一大早,谢成成就和乡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带着医疗器械入村随诊。

虽然对独龙江还不是特别熟悉,但“生态环境好、晨雾特别好看”已让他喜欢上这里。谢成成是广东省珠海市金湾区红旗医院儿科的主任医师,今年4月来到云南省怒江州独龙江乡开展健康扶贫。

“我是第三批来独龙江的帮扶医疗专家。”谢成成说,为了补齐基层医疗卫生短板,金湾区已选派6名医生到独龙江乡中心卫生院,主要工作是完善居民健康档案、65岁以上老人定期体检等。

独龙江乡乡长孔玉才说,在各界的帮助下,2009年以来独龙江乡的各类硬件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一直没有建立齐全的健康档案,村民也不清楚自己的健康状况。

在医疗帮扶队的帮助下,医生们遍访全乡4000多名群众,给每人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档案。“如今,独龙族群众有了自己的健康档案,我们对全乡的健康情况有了更直观的掌握。”孔玉才说。

说起独龙江乡的新事物,孔玉才感慨不已。时空交错,1952年,独龙族才有了现在的族名。上世纪末,独龙族群众仍靠挖野菜、狩猎勉强度日。到2009年末,全乡人均纯收入不到1000元,人均生产粮食仅为201公斤,大部分自然村不通电,群众饮水困难,缺医少药现象突出,处于整乡整族贫困状态。

“以前从迪政当村到乡政府需要3天,现在只需要1小时。”孔玉才说,2010年,“独龙江乡整乡推进独龙族整族帮扶三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云南省32个省级部门和上海市在安居温饱、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合力攻坚。

2014年底,独龙江高黎贡山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独龙族聚居区结束了每年有半年大雪封山期的历史。道路通了,基础通讯网络同步建成,通讯基本靠喊、出行基本靠走的历史随之结束。

上海对口帮扶独龙族的发展项目,共实施7个整村推进项目,为323户建成安居房,提升改造5所村级卫生室。产业发展也取得成效,提高了独龙族群众长期致富的能力。

木润英是独龙江乡孔当村的脱贫户。在评为建档立卡户时,虽然已有安全住房,但她独自带着3个上小学的孩子,家里的主要收入来源草果,也因泥石流淹没了。

“我不懒,我想脱贫,但之前找不到门路。”木润英用不太流利的汉语和记者交流。针对木润英家里的情况,村里推荐她参加养蜂培训会。通过发展草果种植、养蜂等产业,木润英家去年收入超过2万元。

记者了解到,为了增加群众收入,当地除了免费发放草果苗外,还在招养独龙蜂、种植重楼等中药材方面下了很大力气。去年,全乡草果产量达742吨,销售价格为每斤8元至10元。

“去年,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实现历史性突破,达到4959元。”孔玉才说,现在乡里大部分家庭都有面包车,条件差一点的家庭也有了摩托车。

2016年底,广东与云南签订对口帮扶协议,珠海市对口帮扶怒江州,随后开展了包括医疗帮扶、劳动力转移输出等工作。今年年初,独龙江乡就有15名群众到珠海务工。

收入提高后,村民也开始注重卫生条件了。“村里卫生评比结果出来了。”正在巡山的护林员肖玉才听见微信声响,拿起手机看见群里正在说本周村里卫生评比的情况,“好的会被表扬,差的被通报。”

为了提高村里的卫生条件,有关部门给村民配发了洗衣机,还教育大家养成爱卫生的习惯。村里的大喇叭每天都提醒大家把屋子收拾干净,爱护村里的环境卫生。“扶贫干部还经常来家里查看卫生情况呢。”肖玉才说,自己享受脱贫政策,当上了护林员,现在一年护林收入接近1万元。

基层设施改善、收入水平提高、生活习惯变好……“很多老人说,做梦都没想到会有今天这么好的日子。”站在村口,孔玉才说,告别过往,每天都是新的一天,每一步都是新的道路。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