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瞭望丨新周期,如何发展大科学工程?(2)

瞭望丨新周期,如何发展大科学工程?(2)
2018-05-15 09:31:04 新华网

在140个足球场大的地面上,数千面天线从中心向外呈旋臂状铺展,延伸着长长的“触角”,恰似一只“巨眼”——中国主导研制的SKA平方公里阵列射电望远镜,将为人类认识宇宙提供历史新机遇。

近年来,中国建成或正在建设一批大科学工程。随着国务院正式印发《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方案》,中国驶入了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的“快车道”。

“大科学多学科、多目标、多主体的特点,需要通过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来实施,以期携手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推动世界科技创新和进步。”科技部国际合作司司长叶冬柏如此概括“大科学”的内涵。

他介绍,积极牵头组织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一项重点任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国家“十三五”规划和《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都对这项工作作出了部署。

20世纪50年代,席卷全球的大科学浪潮将世界目光推向新高度。国际空间站计划、卡西尼卫星探测计划等一批需要巨额投资的大工程相继问世,需要跨学科合作的大规模前沿性科学研究项目应运而生,不同国家、不同信仰的科学家既分工又协作,举多国之力破技术难题成为大趋势。

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与挑战,世界强国持续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尤其注重发展大科学装置。

例如,日本在绿色超算领域继续保持领先,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菖蒲”蝉联全球节能超级计算机第一名;美国桑迪亚国家实验室在其世界最强辐射源“Z机”装置内开启了氘-氚受控核聚变实验;美国完成人类对木星的首次近距离观测,在运载火箭重复利用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建成了“中国天眼”、散裂中子源、合肥稳态强磁场装置、上海超强超短激光实验装置、大亚湾中微子等一批大科学装置,这批“国之重器”为从微观和宇观两个层次研究物质结构提供了最先进的技术手段,将支撑国内外科学家开展物质基本结构、宇宙起源与演化、生命起源等重大科学问题的探索。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