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乌鲁木齐5月8日电 题:塔克拉玛干故事:艾尼瓦尔的四套房产
新华社记者白佳丽、张晓龙
“泥巴加牛粪,双手往上垒”--艾尼瓦尔·赛迪艾麦尔小时候住过的房子就是这样建成的。这个房子只有一扇被玉米秆遮挡的天窗,光线暗淡。风沙大时,低矮的房子很快被沙土埋没,回家一脚踏上去已是屋顶。
艾尼瓦尔的家位于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策勒县郊,北边是苍茫的沙漠,零星散落着30多户。去另一个村,需要蹚过一片沙漠。
12岁时,艾尼瓦尔家拥有了一间草耙房,墙是用泥巴和红柳建成,屋子四角有了木头柱子。他还照着别家的样子在墙上开了窗,遇到难得一见的雨水,也不用再像小时候一样躲在床板下避雨。
上世纪90年代,当地实施“改水工程”,让包括艾尼瓦尔在内的和田地区百姓有了自来水和灌溉水井。水的问题一解决,大片沙海逐渐被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染绿”,当地植物从红柳、梭梭,渐渐增加了白杨、枣树、核桃树。
2003年,艾尼瓦尔入了党。2005年,艾尼瓦尔有了第三套房产,砖混结构、抗震安居。“100多平方米的房子,政府补贴了2万元,那是第一次住进那样的房子。”艾尼瓦尔说,2013年,他在旧房子边新建了100平方米的富民安居房,这一次,他特意在新房中安装了洗澡的设备。
艾尼瓦尔的地里,开始种上了经济林,150棵核桃树、1200棵红枣树、50棵石榴树,还有40棵桃树。艾尼瓦尔的收入逐年增加。去年,他种地收入达到9000元。
一片片经济林也与田地、公益林形成了立体的防护林网,守护着绿洲、隔绝着沙害。
“最骄傲的还是第四套房,那是儿子的楼房!”艾尼瓦尔说。
艾尼瓦尔儿子的楼房在几公里外的策勒县城。他儿子长大后当了县城一家四川老板的学徒,学会了铝合金窗户的安装,还在老板的帮助下拥有了自己的公司。如今,他的儿子在县城置了业,他的孙子也将进入县城的幼儿园学习。
《瓦尔特保卫萨拉热窝》、《桥》、《啊朋友再见》,遥远国度的故事曾感动过一代中国人。“救活一座厂、改变一座城”,如今9个中国人的管理团队,在故事的发源地,带来友谊与希望。让我们听听这“一带一路”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