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成都兴隆湖有个天然“净水器”

2018-04-28 07:56:1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梨形环棱螺擅长吃掉水里的脏东西。”王琪介绍,螺类可以生活在底泥表层,以有机质等为食,起到“清道夫”作用。同时,螺类的分泌物可使水体颗粒絮凝沉降,对水质有较好的改善效果。贝类则属于滤食收集者,它们通过鳃与纤毛的过滤作用从水中滤食食物,起到“生物过滤器”作用。

湖水净化不能单靠底栖动物,为达到合理的生态循环,鱼类群落必不可少。而在鱼品种的选择上很有讲究。“为了保护沉水植物,食草的鱼就不能投放,只能选择肉食性鱼类,如鳙鱼、鲢鱼、鲇鱼等,共投放约4万尾。”王琪介绍,兴隆湖建成后,还有外来的杂鱼流入,这可能打破正在构建的生态平衡,这时也需要肉食性鱼类发挥作用,通过吃掉杂食性鱼类,降低鱼类总密度,从而减少鱼类活动对沉积物的扰动以及对浮游动物等的影响,维持生态平衡。

沉水植物+底栖动物+鱼类+挺水植物,形成了大型生态群落,通过生物链之间的物质循环转化,使得兴隆湖中的污染物不断被削减,水中营养盐的浓度不断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导致的发黄发臭现象基本得到控制,水体透明度不断提高。

“水污染治理最难的是从浊水到清水这一步,一旦变成清水了,就会形成良性循环,水质会越来越好。”王琪说,在目前的生态系统下,沉水植物不断生长,水质越来越清,水清了,阳光穿透越来越深,沉水植物又会越长越好,形成良性循环。

生态系统“净水器”功能虽强,却很脆弱,多措并举保障其持久运转

在临近兴隆湖的科学城规划展示厅西侧山脚下,一小块湖水清澈见底,碧波荡漾,这里被称为红梁湾。站在桥上,就能看到湖底的水草和鱼虾,这里的水质已经达到了Ⅲ类。去年冬天,兴隆湖已能看到近百种候鸟,还有黑天鹅来此栖息。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