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成都兴隆湖有个天然“净水器”

2018-04-28 07:56:10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漫步湖边,各类细长的水草在湖水中荡涤起舞。“这些水生植物可以稳定水体、降低沉积物氮磷释放、吸收净化污染物、防止湖底淤泥悬浮,还可以抑制藻类生长。”王琪介绍,水生植物与藻类竞争生存资源,能极大地“排挤”藻类的生存空间,从而提高水体透明度,让湖水进入“草茂—水清—草更茂”的良性循环。

兴隆湖采用的是沉水植物与挺水植物结合的治理方式。顾名思义,整个植株都沉于水下的是沉水植物,扎根在水下泥土中、植株挺出水面的是挺水植物。其中,沉水植物是生态修复的主力,能够高效吸附水里的氮、磷等。

“水中的氮磷聚集到一定浓度就会导致蓝藻暴发,沉水植物的根茎能吸收氮、磷。”王琪告诉记者,兴隆湖种植的沉水植物有8种,主要是苦草、狐尾藻、黑藻等,共计1.4亿株,若全部存活,每年能去除水中36吨氮、2吨磷。

兴隆湖中茂盛的水草是治污功臣,可它们在此安家来得并不容易,种植沉水植物必须带水作业,“就像插秧一样,最多的时候有上千名工人同时作业。”王琪告诉记者,除了沉水植物,兴隆湖还栽种了15种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菖蒲、香蒲等,种植面积约1万平方米,这些摇曳多姿的挺水植物是湖区的“颜值担当”。

  完整的水生动物生态链作用初显,生态群落促污染物削减、水质提升

“我们常在这儿散步,发现湖里的鱼多了,在湖畔跑步,甚至能看到鱼跃出水面。仔细观察还能看到虾和贝壳。”市民王亚林居住在兴隆湖边,身边的这些变化让他很兴奋。

王亚林看到的鱼儿,大多来自有计划的投放。2015年开始,兴隆湖陆续投放底栖动物和鱼类,构建起完整的动物生态链。底栖动物主要有四种,分别是梨形环棱螺、青虾、活蚌和无齿蚌,总计数百万只,其中以梨形环棱螺为主,有两百万只左右。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