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4月22日电 题:提升数量·增加深度·填补鸿沟——全民阅读如何冲破三大“瓶颈”
新华社记者史竞男、白瀛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到来,“全民阅读”在中国走过12年。然而,随着人均阅读量提升有限、深度阅读不足、城乡阅读差异等问题凸显,真正实现全民阅读还存在现实“瓶颈”。
阅读,决定着一个民族思维的深度和高度,对文化传承、国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如何推动全民阅读向高质量、纵深化发展?
从少到多:提升全民阅读量要“久久为功”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最新公布的第15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7年中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较2016年的4.65本略有增长;人均电子书阅读量为3.12本,略低于2016年的3.21本。
“综合比较美国、日本、韩国和西欧发达国家的阅读数据,中国人均阅读量仍有差距,这与我国人口众多、全民阅读基础低等因素有关。”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国民阅读研究与促进中心主任徐升国表示,推动全民阅读最有效的方式还是厚植土壤。
21日,在河南漯河,“书香中国万里行”活动拉开序幕,随后将在全国各地开展。活动期间,将举办“红沙发”论坛、专题讲座、经典诵读等一系列活动,让广大读者共品书香,享阅读之乐。据了解,“书香中国”系列活动每年吸引8亿多人次参与,全国有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
“全民阅读关键在于培育民众对阅读的兴趣。”阅读推广人孙慧阳建议,各类阅读活动的开展要细分人群,创新方式方法,真正做到切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