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课开不齐、上不好 农村学校学生如何减负提质?

2018-04-04 08:36:0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孙文娇说,现在吉花小学不会再发生占课现象了,只要课程表上安排的科目,到了期末都需要考核,教育主管部门也随时会到校抽查。

吉花小学六年级(2)班学生方吉彤告诉记者,尽管五六年级的作业相对以前多一些,但当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大部分在学校内就可以完成,回家最多再花半个小时就能做好,有时候自己在家还会复习功课。孙文娇说,农村学校课外作业要是布置多了,一方面学生很难完成,另一方面家长也没有精力来辅导孩子的作业。所以还是要遵循“量力而行”的原则,做到少而精,她说,“把作业的难易度和完成时间控制好了,学生就自然减负了。”

  “想要开齐音体美课、配齐老师并不容易,而且老师的专业素质也不高”

“老师既要在有限时间内完成课时,也不能借减负之名减少教学内容,怎么上好课?减负其实给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孙文娇说,农村学校要减负,核心是要强化内功,提高教学质量,减负不减质。而其关键在于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孙文娇告诉记者,推行减负之初,有老师提出“课上不完”的情况,有的家长也表示担忧和反对,“会不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课要是上不完,肯定得从老师自身找原因。”孙文娇说,农村学校老师的综合能力确实还有待提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专业素养,这也需要学校管理者主动作为。

如何高效利用40分钟的课堂?去年以来,吉花小学经常组织老师围绕如何改变教学策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等话题进行课题研讨。比如,以前语文老师会利用上自习的时间让学生集中背书,现在改变了方法,不再统一时间背书,而是提前布置好哪些课文需要背诵。这样学生就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随时找老师背诵,可以是课间休息的时候,也可以是吃饭的时候。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