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大洋一号”3月30日电(记者 陈灏)在我国大洋科考船舶中,“大洋一号”以最大排水量5600吨的规格名列前茅。这样重要的一艘科考船,在海上的三分之一时间里却是由两位“90后”来承担着驾驶和值机重任。巧合的是,两人还是大学同学。
出生于1990年的“三副”黄敬浩毕业于烟台大学,来到“大洋一号”已有两年时间,现在的主要职责是驾驶与消防救生设备的管理。在茫茫大海上航行,“失之毫厘差之千里”,但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毕业后的实战经验,已让他对现代化的驾驶设备驾轻就熟。
驾驶室是船舶的“大脑”。黄敬浩告诉记者,虽然现代船舶驾驶已经高度自动化、集成化,但驾驶室必须24小时有人值守。驾驶员需要不断对周围的环境和船舶进行瞭望,确保航行安全。
在大海上航行,驾驶员需要及时根据风、流合力的影响,及时修正航向、避让船舶。“一船人的生命安全都掌握在值班驾驶员手里。在驾驶室里我们都得规规矩矩、小心翼翼,一点错都不能犯。”他说,值班期间他经常站满4个小时。一个航次有时候长达两三百天,非常考验年轻人的耐心。
同为“90后”的孔祥强与黄敬浩在大学期间是同院系、不同专业的同学,上学时就相互认识。去年他从其他船舶上调到“大洋一号”,担任轮机部“三管轮”。这次海试,是孔祥强第二次随“大洋一号”出海执行任务。
机舱是船舶的“心脏”,主推进器、发电机等动力来源都安装在这里。“三管轮”主要负责机舱值班、保障动力设备的正常运行。工作环境温度高、噪音大、油气重,孔祥强说,既然选择了这份职业,那就得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