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老木匠的“新网事”

2018-03-28 15:46:04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就是老实学。”辛全生这样总结经验。“我二十岁出师后开始自己在外讨生活。”他介绍,早些年,手工匠人门没有统一的证书与标准,唯一的认证就是行业内的工级,“从一到八,数字越大,做活越好。”

工级的区分,也有时代特色。尚在学艺的学徒只能算一二级工,出师时便由师傅承认成为三级工。升工级的考试在今天看来似乎也不那么严格,但辛全生觉得十分有趣。“我们那时升工级就直接找个部门申请,想报几级都行,然后就会安排一个活给你,比如报个六级工,你就得在时间里做三个能摞一起的小木箱,甭管上中下顺序怎么调,都得放得平稳端正,验收的师傅一点头,这考试就算过了。”

  非遗传承人专挑厚道徒弟

“我做的榫卯,人是拉不开的。”辛全生对于自己的手艺十分自信。他做的一个最简单的“T”型榫卯,需要锤子与凿子“轮番上阵”才能凿开,证明他所言不虚。

辛全生的工作室内,记者看到了十几张长桌,长时间使用让每张桌上都布满了深深的纹路,刨出的木花则充当了纹路的填充物。不少学徒正在专心制作打磨一些木制品,他们有的来自天津、河北,有的则来自香港、台湾。

“对我来说,木工榫卯技艺非遗传承人的认证是非常大的鼓励,我也希望通过收徒的方式把老祖宗的智慧传承下去。”辛全生对记者说。

他觉得,在过去的刻板印象中,木工总是与漫天飞舞的木屑还有厚厚的老茧为伴,而事实并非如此。手工艺人的手也往往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而只有在大型机械持续运作的车间里,木屑才不会形成木花而成为粉尘弥漫在空气中。

“传统木工也好,其他的非遗项目也好,我们得到的关注不应该是‘大伙可怜你,给你点钱让你运转下去’,而是能创造价值让大伙承认你。”辛全生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