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从修建水柜、打井找水到生态护水——桂西北正告别“水贫困”

2018-03-22 15:56:0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在桂西北山区采访,村头水柜、地头水柜随处可见。据河池市水利局统计,2011年至2017年,全市在农村地区修建的水柜达2.7万多个。

找水打井结束“望天水”

水柜解决了群众的燃眉之急,但仍是靠天吃水,一到旱季,往往用水告急,为结束“望天水”的日子,地方党委政府投入巨大人力物力帮助群众找水打井。

为了找水,广西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上旗村的村民们曾“上天入地”。10多年前,由于严重旱情,全村断水,有村民发现一山脚下有水流出。经仔细查看,山体内有暗河流过,暗河与一处天窗相连。为了打水,村民们腰系绳子,从近百米高天窗内下到暗河里,一桶一桶往外打水。一次,村民韦瑞英下去取水,绳子突然断裂,他从几十米高处摔落到暗河里,所幸没受重伤。

记者了解到,从2010年到2016年,仅自治区层面就先后开展了大石山区人畜饮水工程建设大会战找水打井、抗旱应急找水打井、“十二五”农村饮水安全找水打井、贫困地区“精准扶贫”找水打井等措施,甘甜的地下暗河水通过一口口水井浇进了缺水群众的心田。

桂林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高级工程师丁凯,到桂西北打井找水达4年之久,“我钻过的溶洞,没有100个,也有80个。”丁凯说。不少缺水村庄不通路,几吨重的设备全靠人肩扛手抬进去,“都是老百姓自发帮忙,看得出,他们对水的渴望非常强烈!”丁凯说,打井现场几乎每天都围满了群众,一旦水井喷发出水都会响起群众欢呼声,有人还点燃起鞭炮庆祝。

生态修复让水源永续

如今,大石山区的人们常常乐于谈论,周围哪里的泉眼又重新冒水,哪条干涸的小河又见流水了。水“失而复得”,让他们意识到,守住水源的最好办法,是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10多年前,大化瑶族自治县大化镇上旗村的群山像被剃了头,变得光秃秃一片。“村民们为了搞养殖、烧柴做饭,砍光了山上的树木、割掉了长在石缝里的草。”在党支部书记韦汉忠的印象里,儿时山上流水经年不断,一些野生动物出没其间,猴子成群结队,“植被遭到破坏后,猴子找不到吃的东西,也喝不上水,没办法生存下去。”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