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要当“财神爷”,帮扶不停歇——“茶二代”王超的故事

2018-03-16 16:56:11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那一晚,王超因为郁闷而失眠。“我能不能自己种茶?能不能喝上自己种的好茶?”等天亮公鸡打鸣时,他才渐渐睡去。自己种茶!王超下定决心。

一开始,王超在商南县城南边租了20多亩地,结果在2001年到2010年期间,他的茶园两次被洪水吞没。虽然积累了一定的种茶经验,但机井废了、良田毁了,之前创造的一切也都付诸东流了,眼看他的“茶事”就要偃旗息鼓。

“张淑珍阿姨鼓励我不要放弃,同时我也看到商南茶叶当时还是用种子点播的传统方法,茶叶的质量和产量都不稳定,群众种植积极性也低了。我觉得家乡茶叶还有潜力可挖,需要来一次‘二次创业’!”王超说。

2011年,王超将茶园搬到试马镇,并频繁到南方学习先进的种茶方法。经过几年潜心摸索,他掌握了南方无性系茶苗的育苗方法,让茶园有了相对稳定的收益。

为发挥规模经营优势,把产业做强做大,王超以平地720元/亩、坡地300元至400元/亩的价格,与当地600多户村民签订了土地流转协议,如今他的茶园规模已经超过3000亩。“村民们土地流转有份收入,入股合作社有分红,还能来茶园打工赚钱,‘一瓢水浇开三朵花’。”王超说。

试马镇红庙村村民王力说,在茶园干活,大家在集体生活中一起劳动,说说笑笑非常有意思。“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还能按时接送孩子上下学,照看好孩子和老人。”她说。

据统计,150户参加王超合作社的贫困户,只要有一人在茶园干活,加上土地流转的收入,每年收入能接近1.5万元,就能带动一个四口之家脱贫。

虽然今年的新茶还未到收获时节,但王超已经为新茶厂的修建提前进入“加班加点”状态。他告诉记者,老工厂的加工能力已经难以消化茶园的产能,利用采茶前这半个月左右的时间,他要建好新厂房,引入新设备。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