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癌症防治需要开好科技处方——医卫领域全国政协委员建言肿瘤的科技攻关

2018-03-13 19:21:0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要着重关注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困境

  “不过医学科技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这首先需要加强原创研究,同时还要做好基础研究、临床研究以及产业化三方面的融合发展。”何维认为,只有实现了三者的融合发展,才能保障基础性研究成果尽快投入到临床试验中,同时临床试验较好的产品也能够尽快实现成果转化及产业化发展。

  “但是目前,我国临床研究的水平还比较弱,这已经成为制约医学科技创新发展的最大瓶颈。探究瓶颈产生的原因,一方面是目前国家的政策法规还没有跟上创新发展的形势,支持创新的政策和市场环境还不够完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我国医院的临床队伍中,有意愿且有能力主持或参加临床研究的队伍,与行业界和产业界需求还有很大差距。”全国政协委员谢良志向记者感慨。

  谢良志是生物医学领域的科学家,也是受国家创新发展战略和人才政策吸引回国创业的侨胞。他坦言,在他回国10余年的时间里,深刻感受到国家对创新人才及科研项目的支持力度和实效,但目前临床研究队伍和能力建设的滞后却制约了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进程,这让他“格外着急”。

  这着急,也是业界共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葛均波表示,我国现有的职称晋升考评体系导致医生志愿从事临床研究,以及致力于临床研究成果转化的积极性都不高,这种状况亟待改变。他认为,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也可以成为考评体系的指标之一,以调动临床医生参与癌症防治科研的积极性。

  李兆申着急的,则是肿瘤防治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困境。“比如,磁控胶囊胃镜作为我国医学科技的重大突破,可明显提高胃病及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但受限于目前的招采政策,该技术还没有得到广泛的推广使用。”

  关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困境,何维也有同感。他也建议,国家应该对能够提高癌症预防水平、早期诊治能力的技术成果、和创新治疗药物,优先给予政策支持,比如优先招采进入医院、优先纳入医保等。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