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为全国政协十三届一次会议体育界别小组的重点议题。12日,体育界别针对冬奥会的话题进行了专题讨论,对于筹备、备战、文化传承等话题,委员们和相关部委的负责人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探讨和交流。
办赛:奥运为“轴” 大局出发
北京冬奥会具有强大的带动能力,这一点是委员们的共识。以奥运为中轴和切入点,各个相关行业都有着十分广阔的想象空间。北京冬奥组委秘书长韩子荣表示,冬奥会是重要节点的重大活动,将对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等层面产生很多影响。
“冬奥会对于精准扶贫、京津冀协同发展都有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交通一体化、环境联防联治、产业互融互促等方面加大力度,另外还包括场馆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要打造值得传承的优质资产,真正把冬奥赛场(打造)成为京张旅游产业带以及冰雪产业带的核心区。”韩子荣说。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奥委会副主席冯建中认为,冬奥会的筹办是整体的、系统性的工作,筹备大赛的过程中需要有一定的思想性和深度。
对于具体措施,冯建中提出五点:一是把办赛人员的吸纳、培养、提高当成重点事情来抓,把各领域的高手找到,放到关键的位置上;二是在规范化方面下工夫,建议做好标准化工作,写操作性强的文案;三是做好突发事件的应对预案;四是加强有关办赛人员的操练,做到烂熟于胸;五是要加强协同能力和协作能力。
韩子荣表示:“无论是体育产品的突飞猛进,还是老百姓生活的剧变,还是冬奥经济的培育引领,发展空间都特别大。”
竞技:差距不小 挑战艰巨
国家体育总局副局长高志丹介绍,申冬奥成功至今,国家体育总局已经尽可能实现了所有项目的开展,但冬季项目的发展依然存在着很多短板。比如人才短板,尤其是新开展的项目,基本上在靠外教;场地器材短板,冰上、雪上的训练场地依然需要改善等等。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奥运之光点亮中日韩三国合作”,2018中日韩名记者北京崇礼论坛今日在京举行。北京冬奥组委运动员委员会主席杨扬出席论坛并分享了有关奥运会的心得体会
人民网北京5月18日电 “奥运之光点亮中日韩三国合作”,2018中日韩名记者北京崇礼论坛18日在京开幕。人民日报社体育部副主任薛原就奥运会给中日韩人文合作带来的契机表达了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