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绿皮车摇身一变成“网红”——“最慢小火车”驶出的时代变迁

2018-02-13 13:01:05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济南2月13日电 题:绿皮车摇身一变成“网红”——“最慢小火车”驶出的时代变迁

新华社记者邵鲁文

“呜呜呜……”

旅客们,本次列车开往泰山,前方到站是南仇站,有在南仇站下车的旅客,请您提前做好准备。”随着三声鸣笛,7053次列车启动了,这辆平均时速仅有32公里的绿皮小火车,参加春运已经44年了。

7053次列车自1974年开通运行,往返于山东淄博和泰山,全程184公里,共运行5小时49分,平均时速32公里,票价仅11.5元。这趟列车是山东省内国家铁路中最后一辆无空调绿皮车,也是时速最慢的火车。

“这辆车非常慢,慢到你能清晰地看到树枝上的野果,和田间劳作的村民。”说起这辆最慢绿皮小火车,列车长赵新华打开了“话匣子”。

赵新华告诉记者,随着高铁建设的提速,我国早已迈入时速两三百公里的高速铁路时代。而与之相比,这辆时速二三十公里的慢火车,成了见证中国改革开放40年来铁路发展的“活化石”。

“我现在还记得,20多年前,南博山有位70多岁的老人经常背着20多斤的酸枣,坐火车去外面的大集,为的就是1斤酸枣比在当地多卖4毛钱,20斤酸枣可以多卖8块钱。”赵新华说,因7053次列车途经山区,上世纪90年代山区交通很不方便,这个小火车成为山里百姓出山、进城唯一的交通工具。

那时,每年春节前后,很多村民背着山货进城卖,山货卖出去了,家里一年的生活就有了着落。当时列车有12节车厢,乘客络绎不绝,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庄户列车”。

2000年以后,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村通了公路,列车的乘客也变少了。“山区里通车了,有人家里还买上了小汽车,不少山区百姓外出打工了,很多时候,乘客多是老人坐车去城里看孩子,这些年来,列车的车厢也从原来的12节减到了8节,从8节减到了4节。”赵新华说。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