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屡审屡发,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倒查责任

2017-12-26 08:20:1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12月25日上午,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分组审议国务院关于2016年度审计查出问题整改情况的报告,多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的委员说,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是中国经济最大的“灰犀牛”,而该问题年年审计到,但审计后又出现该问题。

针对地方政府债务问题,有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建议倒查政府有关人员的责任,落实责任制;有的建议加快财经财税体制改革的进度,给予地方政府与其履责相适应的财力和财权,以及稳定的税源,从源头上来减少地方政府对债务融资的过度依赖。

委员: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最大“灰犀牛”

地方政府债务增长过快,涉及到金融风险。李盛霖委员说,前一段时期,他和全国人大财经委的一些同志结合审计整改跟踪,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问题做了一些调查。从总的情况看,当前地方政府债务在可控范围内,问题比较突出的是隐性债务的风险。

李盛霖说,隐性债务存在这样几个特点:一是规模比较大,有些地方的隐性债务规模已经和限额内的债务规模大体上相当;二是隐性债务集中在市、县两级,一些地方融资的平台公司相关债务是隐性债务的主体;三是部分隐性债务对应的资产变现能力不强,这些平台公司偿还债务基本上是依赖土地和房地产的增值,个别平台公司依靠的是借新还旧,甚至借新还息,一些项目资金需求比较大,建设周期比较长,项目没有收益,或者收益比较低。

在分组审议时,辜胜阻委员也关注了地方政府债务问题。他认为,地方政府债务是中国经济或者中国金融中最大的“灰犀牛”。外国人说中国有风险,首先拿地方政府债务的事情来说事。地方政府债务不在于透明的债务,而在于大量隐性的债务、看不见的债务。

“看不见的债务或者隐性的债务究竟是多少?是说不清楚的。”辜胜阻说,前不久清华大学一教授带一团队,通过大数据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估计政府的债务特别是隐性债务是非常大的。他还说,负债率100%就是警戒线了,而有些城市的负债率是400%,已经是四倍了。

委员分析地方政府举债原因:有的抱有“中央兜底”心态

吴晓灵委员认为,有两个因素会促使地方政府去借债,其中一个是对于GDP的追求。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