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余光中夫妇60多年“乡音无改” 自称说了60年四川话

2017-12-14 14:16:29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余光中夫妇

余光中先生畅谈诗情与酒兴

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武侯祠畅谈诗情酒兴

2010年9月4日,台湾著名诗人余光中在成都市武侯祠博物馆结义楼畅谈诗情与酒兴。已是耄耋之年的余光中先生以诗仙李白为线索,畅谈中外诗人与酒的不解之缘,也谈到自己与四川的深厚缘分。

现场

诗人说故乡20分钟写出著名《乡愁》

少年时代在重庆上学,好朋友不少是四川人;与著名诗人流沙河先生是知己;夫人范我存女士年少时也在乐山念书……种种与四川有关的记忆,让余光中夫妇俩至今的生活仍有不少四川痕迹:比如喜欢吃泡菜,比如夫妻俩60多年的对话,全是四川话……

一首《乡愁》勾起多少中华儿女的思乡之情,余光中先生仅用20分钟便写完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在这20分钟之前,我的乡愁之情已经有20多年了。”余光中先生说,“这种乡愁不一定是地理上的,还和历史、文化有关。”

“我生在南京,算是南京人;父乡泉州,又算福建人;母亲和妻子的家乡是江苏常州的武进,我也算武进人。”余光中说,“少年时代,我是在四川度过的。所以我的故乡是哪里还真不好说。”抗战时期,余光中先生在重庆江北县悦来场度过了中学时代。余光中很想念那段日子:“我少年时代的好朋友都是四川人,后来,又同四川诗人流沙河相识,成为知己。”

余光中同四川的缘分远不止于此。“我喜欢上文学,喜欢上诗词,就是在四川。”余光中先生说。不仅如此,余光中先生的夫人范我存女士年少时在乐山念书,在四川的生活成了两位老人珍贵的回忆。

“在四川时,我们并不认识,回到南京后才见面的。这六十几年,我们两个的对话用的都是四川话。”说到高兴处,余光中先生用四川话摆起了龙门阵:“我们两个说的四川话,加起来比岷江、嘉陵江都长。”

60年“乡音无改”,余光中夫妇俩还保留了不少四川的生活习惯。“吃泡菜,我很喜欢,但吃辣椒就不行了。”余光中笑着说。

妙语释诗歌 “我的新娘就在那头”

当被观众问到《乡愁》的创作时,余光中先生不仅讲起了“20分钟写诗与20年乡愁”的往事,还吟诵了其中的诗句——长大后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我在这头新娘在那头。“今天,我的新娘也在现场,就在那头。”余光中先生指着坐在台下的夫人范我存说,顿时全场欢声雷动,为二人鼓掌祝福。

天气阴沉,下起了小雨,工作人员为余光中先生撑起了伞。这时他正讲到杜甫的诗《梦李白》“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这两句现在已经是成语了。”

抬头看看伞,余光中先生打趣道:“现在我也有个冠盖了。”引来大家一片笑声。

谈到自己的诗《寻李白》时,余光中说,李白自己也搞不清自己是哪里人,我寻到最后,发现李白的家在月亮上。“这下好了,只有UFO才能接李白回家了。”当他朗诵《寻李白》的最后几句:“二十四万里的归程,也不必惊动大鹏了,也无须招鹤,只消把酒杯向半空一扔,便旋成一只霍霍的飞碟,诡绿的闪光愈转愈快,接你回传说里去。”全场观众都明白了那句“UFO”的意义。

“我还要说明一下,流沙河先生说我算术不好,月亮到地球是38万公里,怎么我写的是24万里?我在香港写的这首诗,用的是英里,距离是一样的。”余光中先生的解释又让观众开心一笑。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