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白大褂里演双簧——挂的专家号,接诊是实习生

2017-12-12 20:40:19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让医者回归医人、传人

“医者,以医人为本。出诊爽约或委托给其他医生甚至是实习医生代管,暴露出医院管理失序,执行规定不严格。”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吴帆说,师带徒应“带领”而非“代替”,这样患者、医生和学生的合法权益才能被尊重和保护。

要保障患者的知情权,就要有完善的监督体系,避免“有章不循”。一些患者认为,对于那些“爽约”医生、不能保证患者知情权的医生,要按有关工作规章问责。

名医专家也同样需要减负。

一些专家建议,承担教学任务的医院需平衡好身兼教学、临床、科研等多职责医务人员的工作安排,提前预留弹性时间,避免“人为因素掐架”。

应从根本上改变“救100个病人不如发1篇论文”的人才评价导向,让医者真正回归医人、传人。

“带教实习”中,要加强与患者有效沟通。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曲文勇说,如果提前沟通好,患者不一定会反对医生在现场指导学生,但要是稀里糊涂地被当做“小白鼠”,患者可能就不愿意了。

专家建议,在医生、医学生、试用期医学毕业生服饰佩戴上应设置明显标志,让患者一眼就能看出来。在病房内张贴必要的“带教实习”内容,明确哪些操作可以由学生做。

有患者表示,医院可通过微信公众号、官网等,及时更新专家出诊变化时间表。患者会理解一些不可抗力因素,但一定要附上“有说服力”的原因,不可草草了事,造成医疗过程中的“塔西佗陷阱”。

目前,一些医院的已有经验值得借鉴。

在北京,一些专家号以团队形式体现,如果个别专家临时有事,则由团队其他人接诊,并根据看病医生职称收取相应费用。

在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患者可通过“体验就医”模式,将类似脸部红肿等照片发至医院微信平台,互联网值班专家据此给出初步意见,打通病患与医院之间的“最后一公里”。

(注:文中患者姓名均为化名)(作者 管建涛 闫睿)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