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混基层”现象五花八门 别伤了基层干部的心

2017-11-29 17:25:5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混基层”现象五花八门,不一而足。

比如,某上级领导的秘书下派到基层部门任职,却仍留在领导身边服务;

一些干部到基层任职后,不久又被原单位以人手紧张为由抽调回来;

有的地方人为“创造”基层岗位,再通过公选考试调回省直或市直单位;

长期在上级机关部门工作的干部,提拔前临时被派往基层……

据知情人士反映,中部某县有干部一年内甚至到4个基层单位“锻炼”。

打着制度的牌子,钻了制度的空子

半月谈记者发现,下到基层的那些镀金干部,心态虽略有不同,但都是在寻求下一步升迁的“跳板”。

一种是主动镀金,以求走终南捷径。

随着国家强化了在选拔任用干部中“重基层”的导向,一些干部想通过此路快速升迁。

但他们没有沉下心做事,也没有扑下身子接触群众,而是急功近利,热衷搞“短平快”项目,希望以最快速度拿出“政绩”给上级部门看。

一种是被动镀金,等待惯例安排。

各地对支援基层的干部在升迁时有照顾,一些在原单位不被重用的干部,就以试一试的心态下去锻炼。

不管做不做事,只要混了经历,就等着组织按惯例进行安排。在实际操作中,这种“被动型”干部虽不干事,最终也能实现升迁。

在这两种心态作用下,镀金干部大多逃避基层、逃避群众。

有的当“走读干部”,基本不住在乡镇;有的提出各种要求,给基层增加负担;有的到任之后就“蛰伏”起来,面对矛盾不敢担当,不惹事也不干事,天天数日子等着顺利返回……

出于现实考量,对于这种行为,基层单位往往“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任期结束考评时,通常都是一通好话。“人家毕竟是上级部门的干部,以后还得打交道,不好得罪。”湖南某地一街道办事处负责人说。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假装在基层”的镀金干部,大多“有关系”“有资源”。

“有关系”的镀金干部,往往能够被安排到看似基层却十分清闲的岗位,基层单位对这类干部小心伺候,甚至创造荣誉机会。

比如,中部某地级市一市级领导,先把小孩安排到最基层的街道办任职,之后上下努力让其获得各种荣誉,再凭借基层经历、荣誉业绩调入干部职数较多的区级机关。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