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8万多移民出祁连

2017-11-04 11:55:57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新华社兰州11月4日电(记者聂建江、王博)近6年来,甘肃省武威市有8万多名群众陆续从祁连山区搬出,逐步实现“祁连还绿、群众致富”的目标。

如果不是从大山深处搬离,崔福志一家的生计到现在还攥在老天爷手里。崔福志的老家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羊川镇井儿沟村位于祁连山区深处,全村60多户人,稀稀拉拉地住在几条沟里,村社之间隔着道山梁。

山大、人少,地就多,村里每家少说也有几十亩地。听起来阔气,但山里缺水,连人吃水都得看天,更别说是收成。那些年,好一点,能收几千元,不好的年景种子钱都收不回来。

每到收获的季节,崔福志都要站在地头,看着地里稀稀拉拉的庄稼,索性甩手不管,自己就下山去务工。

2012年,武威市开始了一项针对祁连山区贫困农牧民的搬迁计划。作为最早一批“吃螃蟹”的人,崔福志一家搬到了百公里外的古浪县西靖镇感恩新村。

感恩新村是当地祁连山区农牧民的集中安置区之一,土地平坦开阔。当地政府为每个搬迁户配给一座养殖暖棚、一座日光温室和几亩口粮田,技术人员就住在村里,手把手给搬来的移民进行种植和养殖技术指导。现在的崔福志,已经从“没见过暖棚啥样”成了日光温室精细管理的“土专家”。

迁徙,不仅是空间的转移,更将迁徙者们从农耕文明推进了商品社会,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剧烈变革。

崔福志在新村不仅学会了田间管理的农业技术,还深谙商品经济“错峰销售”之道。他在移民区日光温室率先试种甜瓜品种“绿宝石”,并且选择这一品种在其他地方下市的季节销售,倒推种植时间,加上他精准细致的管理,“奇货可居”的商品经济逻辑让他的甜瓜一斤能卖到五六元钱。每年瓜秧刚种到地里,外地客商的订单就蜂拥而至。

关键词:植被覆盖度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