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第一代核潜艇元勋彭士禄:不迷信国外数据 绰号彭拍板

2017-10-26 10:00:57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第一代核潜艇元勋彭士禄:不迷信国外数据 绰号彭拍板

彭士禄 图片来自网络

10月25日,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公布,这个大奖颁发给两位老专家。其中之一就是,我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有着“彭拍板”雅号的彭士禄。

“您为什么敢拍板啊?”协和医院住院部,科技日报记者向因为身体原因未能前往颁奖现场的老人提问。

老人虽然身体孱弱但思维清晰,回答干脆利落:“懂行。”

核潜艇是上世纪50年代中期出现的最为先进的水下武器装备,它的心脏是核动力装置,核动力装置的内核是原子反应堆,因此,反应堆是核潜艇心脏的心脏,也有人将它形象地叫做“原子锅炉”,包括一回路系统等4个部分。

核反应堆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周永茂与彭士禄相识于1956年,当年两人作为留苏同学,一起学习原子能核动力专业,后又一起参与核潜艇的早期设计。

周永茂对彭士禄的一次拍板至今印象深刻。

在进行核反应堆一回路压力设计时,最初方案中,设计人员将一个主要参数提议为200个大气压,该参数参考了当时苏联列宁号核动力船舶的设计资料。

“要得到一个比较合适的数据,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叠加法,将各种不确定因素叠加放大后确保安全,缺点是得到的数据会非常大;一种是统计法,综合平衡可能出现的不确定因素,但这种方法对决策者的技术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对于200个大气压的数值,周永茂也很理解设计人员的苦衷,因为核潜艇是高密级工程,当时又处于特殊年代,大家做事都小心翼翼。

但如果选择200个大气压,意味着冷却水温度压力高,而当时我国别说核装置,就是蒸汽轮机也只有90个大气压。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