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看浙江城乡协调发展:消除差别化待遇 释放改革红利

2017-10-11 19:11:53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从1980年浙江实行自理口粮、蓝印户口等政策,到“农转非”,再到户改纵深推进,经过近40年的努力,如今在浙江,农村人跟城里人之间再无户口性质的差别。

“浙江户籍制度改革是一项综合性、基础性改革,涉及国土、教育、卫生等多个领域,需要各部门协调一致。”浙江省公安厅治安监督管理总队总队长阮文广介绍,浙江在推行户改过程中,明确要求“先出台配套政策再户改”,有效确保不因取消户口性质区分出现政策真空,引发社会不稳定。

按计划,浙江到2020年将基本建立新型户籍制度,为全面提高新型城镇化水平提供有力保障。

  农村改革释放巨大红利。德清县提供

“三权到户” 农村土改盘活资源激活人心

随着“居民”身份的统一,农民进城生活变得愈加便捷。但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遗留在农村的土地究竟如何处置,成为农民更为关注的焦点所在。

王朝荣是浙江临安月亮村村民,多年来进城务工的念头始终在他心中盘桓。然而空间位置不明、登记不健全等遗留问题,不仅困扰着王朝荣,也是农村土地面临的现状。

2016年4月,作为浙江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的试点,临安颁发了浙江首本新版土地承包经营权证。王朝荣拿到了首本新版证书。

土地也有了“身份证”,让村民吃下了一颗“定心丸”。

浙江省农业厅经营管理处处长朱勇军介绍,浙江启动新一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工作,标志着从前村集体和农户之间的合同管理,演变为物权化的“权证管理”,具更强的法律效力。

在浙江诸暨,土地不仅有了“证”,更有了“票”,成了农民眼中的“香饽饽”。

2015年3月,浙江诸暨陈宅镇棠里坞村村民张广铨领到了浙江省首张“地票”。用这张“地票”,他将闲置多年的农村宅基地成功“换”成了诸暨市一套商品房的首付款。

诸暨市国土局总规划师赵辉介绍,实施“地票”政策,可充分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撬动民间资本参与农村存量建设用地的市场化盘活,从而提高农民财产性收入。

除“地票”政策,作为全国农村土改试点城市的浙江义乌,还建立了国内首个农村宅基地基准地价体系,探索出“集地券”政策,盘活建设用地存量。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