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网

设为书签Ctrl+D将本页面保存为书签,全面了解最新资讯,方便快捷。
军事APP
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绿染江源,千湖归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绿染江源,千湖归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2017-10-07 17:01:52 新华网

新华社西宁10月7日电 题:绿染江源,千湖归来——三江源生态保护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新华社记者 马千里、李亚光

位于青海省南部的三江源地区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通过不断优化、突破既有模式、体制,这一地区生态保护建设进程持续加快,植被覆盖率、水源供给量逐年提高,野生动物种群迅速恢复,社会共建共享、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保护格局初具雏形。

多措筑牢生态屏障

三江源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安全屏障,上世纪70年代起,受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这一地区生态加速退化。在青海省果洛、玉树藏族自治州,草原上裸露的黑土滩不断扩张,不少河湖一度干涸。因水源涵养能力下降,三江源地区每年外送1亿多吨泥沙,下游各省一度水患频仍。

2005年,我国启动三江源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截至目前累计在草原植被恢复、沙漠化治理等生态修复领域投入资金183.5亿元,初步遏制了这一地区的生态退化趋势。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先行的青海省进一步自我加压,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逐步取消对三江源地区的GDP绩效考核,将全省近三分之一的国土纳入工业禁止开发区域,对发生重大生态环境破坏和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地区和单位责任人实行“一票否决”“终身追责”。

去年6月,我国首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在三江源地区启动。在一年多的时间里,这一地区将各类自然保护地和相关部门的职能、人员进行功能重组,成立“大部制”垂直统筹管理机构,彻底解决了昔日条块分割、“九龙治水”等问题,生态管护效率大幅提升。

  增草增水成效显著

关键词:

相关报道:

    关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