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强国雄心 逐梦天宫——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砥砺奋进纪实

2017-09-29 15:52:51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二)

2013年6月20日10时,一堂特殊的科普课让全国6000多万中小学生大开眼界。

水膜实验、单摆运动、陀螺运动……“太空教师”王亚平在距离地面300多公里的天宫一号里,生动讲解和亲手展示太空的奥秘。

北京市黄城根小学学生雷安楫在观后感中这样写道:“这堂课真是生动有趣,让我看到这么多在地球上看不到的实验。”

航天人搭台,科学家唱戏,老百姓受益。

天宫二号搭载的空间冷原子钟约3000万年才会产生1秒误差,投入实用后将进一步提高卫星导航精度;三维成像微波高度计等成果转化应用后,将大幅提高天气预报和大气海洋环境观测水平。

神舟十一号搭载的医学试验样本、特色农作物种子、微生物菌种等,都具有很强的科研价值和经济社会效益。

天舟一号上安排的微重力对细胞增殖和分化影响研究等科学实验项目,成果可以应用于干细胞组织工程、再生医学、人类生殖以及骨质流失的预防和干预等方面。

载人航天的“红利”,远不仅限于搭载项目本身。载人航天工程是国家科技成果的“集大成者”。据统计,工程全线取得近千项国家级发明专利,2000余项技术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行业。

5年来,围绕中国载人航天开展的国际合作陆续展开——

建立中俄载人航天合作联委会机制,开展大量合作项目。

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举办载人航天技术国际研讨会并签订框架协议。

与欧空局、意大利签订围绕中国空间站开展合作框架协议。

与欧空局成员国家共同研制世界首台高灵敏度伽玛暴偏振探测仪,由天宫二号搭载进入太空。

……

“中国愿加强同国际社会的合作,和平开发和利用太空,让航天探索和航天科技成果为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贡献力量。”中国鲜明传递了和平利用太空的一贯立场和愿与全世界分享中国发展成果的鲜明态度。

(三)

“死在戈壁滩、埋在青山头。”我国航天事业的发祥地——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烈士陵园里长眠着740多位航天英烈,平均年龄仅27岁。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成为激励一代代航天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精神密码。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