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2000万摄像头看着你的天网工程 侵犯隐私了吗

2017-09-29 07:37:52    中国青年网  参与评论()人

报道称,抚州自天网工程运行以来,发现并参与处理突发事件18起,预防群体性事件16起,人群聚集、举止异常等都在天网识别、控制范围内。

四大难题待解

天网工程为社会稳定和案件侦破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支持,也对犯罪分子产生了巨大威慑力。但在发展应用中也遭遇了一些瓶颈。

河北信产科技有限公司郎江涛举例称,当案件正在发生时,公安部门要调取历史图像数据和实时数据,通过分析海量数据确定嫌疑人的行进路线。巨量工作单靠人工会花费很长时间,贻误战机。

因此,对海量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能力,比如人脸识别、车牌识别、体貌特征识别等技术显得尤为必要。

但根据网络最新曝出的这段视频,视频图像识别检测技术可能有了很大进展。

除了技术瓶颈,天网系统与其他部门系统相互独立,存在对接难题,系统之间无法打通,侦破案件用到相关数据时,需要各种行政审批,拖延了侦破效率。

第三,区域天网各自为政。当犯罪嫌疑人从一个行政区域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域时,案发地公安部门却无法及时调取相邻区域的天网数据。

第四,天网工程对人、财、物需求巨大,投入的资金更是天文数字,且涉及到其他单位的隐私等问题。

郎江涛认为,最有可能的方式是各自建监控系统执行统一标准,并以适当方式接入天网。

因此,提高天网工程数据分析能力,打通各系统数据库,实现区域之间联动。才能让“天眼”真正成为“火眼金睛”。

亟需完善制度

那么疑问来了。天网工程下,我们岂不成了透明人儿?天网工程采集我们的个人信息是否涉嫌违法?

其实,天网工程是否侵犯个人隐私也一直是公众关心的焦点,对于怎样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漏的讨论,伴随天网工程壮大不断升温。

公众为人身安全得到保障感到欣慰,也为自身隐私安全感到担忧。

多位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采访的法律专家均认为,公安机关使用天网工程采集上述信息并不违规,也不涉及到侵犯个人隐私。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副院长薛军告诉国是直通车记者,天网工程采集信息不涉及到特定化的个人,而且在公共场合,一般不存在侵犯个人隐私的问题。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