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广州9月22日消息(记者郑澍 通讯员黄博纯)9月22至24日,第六届全国“跨学科蛋白质研究”学术讨论会在广州召开。在蛋白质科学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科学家如著名结构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施一公、中科院院士邵峰、隋森芳、张玉奎、杜江峰、陈国强等教授参加,共同出席探讨跨学科蛋白质研究的进展与前瞻。
在研究领域,蛋白质作为一切生命的物质基础和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长期以来备受全球生物学家的关注。施一公表示,实际上蛋白质对于人体至关重要。他说,“老百姓一般想起蛋白质,都会与‘营养’联系在一起,认为要多吃蛋白质,这是对蛋白质的比较简单的理解。其实大家可以想一想,我们的生命过程几乎完全是由蛋白质执行,比如说,我能讲话、能运动,能交流等等,基本是蛋白质在保证细胞执行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而当蛋白质的功能出现问题之后,就会得病,比如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心脏病等等。这些疾病到最后,都是蛋白质无法执行它的普通的生理功能。”
近年来,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对蛋白质结构功能、相互作用以及动态变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其中,值得欣喜的是,中国的蛋白质科学研究已经取得长足进步。施一公告诉记者,“在中国,有一大批生命科学的研究工作者,他们的任务就是把这些蛋白质怎么在人体内、细胞内的功能和结构研究透,研究清楚,从根本上了解生命的过程,了解疾病发生的原理。了解清楚之后,就可以用于制药。在蛋白质研究的某些领域,我们在世界上已经是领先水平,是很不容易的。”
据悉,得益于人类基因组的解析,人类社会正式迈入生命科学的全新时代——后基因组时代,蛋白质的研究也随之进入又一个辉煌时代。同时,蛋白质科研成果将催生一系列新的生物技术,带动相应的医学、药学以及绿色产业的发展,并有望引领未来生物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