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教师与教师的对话:如何守护心中那份神圣

2017-09-10 12:56:38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编者按】

9月10日,第33个教师节。

在这个节日到来之际,我们邀请了几位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与教师。他们对谈、交流,掂量这份职业带来的美好。他们也让我们重新思考:一位教师要如何坚守讲台?要如何守护心中那份神圣?

山东青岛通济实验学校的小学生展示他们绘制的准备送给老师的卡通形象画。新华社发

  福州市洪塘中心小学4年级学生官春萍(左)向老师赠送自制的贺卡。新华社发

用情讲授思政课

光明日报记者 姚晓丹

思政课教师,是高校教师中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面对着最庞大的学生群体,解疑释惑,他们自己在工作中、生活中又有哪些困惑和难题?

从教25年的一线思政课教师、安徽师范大学教授路丙辉敞开心扉,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先达诊脉开方,为一线思政课教师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

心灵的沟通

路丙辉的第一个疑问来自教材。“目前的思政课教材和学生快速成长的环境有些脱节,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也不甚相符。”路丙辉说。

“正在成长中的大学生每天面对海量信息,如果教师不作好充分准备,很容易令学生对这门课程提不起兴趣,甚至认为它没什么用处。”

“实际上,学生们非常需要思政教育,这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我们不仅仅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还需要走进他们的心灵,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目前的教材本身吸引力不够,而一些老师在讲课中放不开,有些‘端着’。须知学生不是观众,不是来欣赏你的演讲,而是与学生进行心灵的沟通。”路丙辉说。

针对路丙辉的困惑,陈先达老师给出了“情”的“药方”。

“我认为,教材应该是基本稳定的,它涵盖基本概念、基本原理,随着时移世易,它需要改,但并不需要年年更迭。”陈先达首先说。

“随着社会环境和学生思想的变化,也许教材有一些疏漏待补。教师如果认为存在疏漏,可以向教材委员会反映,但是在讲授中还要对教材有基本的尊重,维护教材威信。”陈先达说,“教师不能抛开教材更不能照本宣科,要根据社会环境的变化提出问题,要注意社会思潮对学生的影响,以及社会思潮在学生中的反映。教师要提高自己的理论分析能力,要入情入理,动之以情。”

1234...全文 6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