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浙江松阳拯救老屋试点一年半:幢幢老屋把乡愁留住

2017-09-07 08:27:13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为此,松阳县不仅出台《关于推进民宿经济发展实施意见》,整合资金扶持民宿经济,还将有机农业、生态农业、林下经济等列入了多样化业态范围,着重发展。“云上平田”是四都乡平田村的一个多功能综合民宿项目,由在外打拼的本村人江龙斌回乡后租用28幢老屋开办。除了精品民宿,“云上平田”还设有四合院餐厅、茶吧、农产品销售区、农耕展览馆等,去年接待国内外游客2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达300余万元。

在政府支持下,平田村还引进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副教授罗德胤等知名人士规划设计,设计团队、乡村干部、户主不断磨合沟通,潜移默化地唤醒了村民保护古村落的意识,激发了产权人的主体意识,村民从开始的“要我修”转变为“我要修”,文物保护的氛围逐渐形成。

再进一步,王峻认为,“拯救老屋行动”不仅是在拯救传统建筑,更是在拯救文化自觉、乡村文明;不仅是一次推进文物保护的公益实践,更是一项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民生工程。这就将古村落保护引向文化传承的活化利用方向。

为此,松阳县正在挖掘村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建立“乡乡有节会,月月有活动”的民俗文化展演机制,插秧节、收割节等传统民俗活动再现乡间。当地还挖掘历史记忆、探寻名人轶事、修缮宗祠、寻找家规族训,建立系统详尽的文字、图片、音像档案,让积淀深厚的村落文化不再流失,真正留住一方乡愁。(史一棋)

  古村也要拥抱未来(采访手记)

遍览华夏大地,无论是黄土高原中窑洞群落的古朴简重,还是华北平川上村舍良田的广袤阔豁,抑或是江南水乡里窄弄深巷的精致玲珑,传统村落作为积淀数千年农耕文明的载体,有形者如民居、古井、小桥、宗祠,无形者如耕读传家、诗书继世、勤学求达,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异常丰富。从这个角度看待“拯救老屋行动”,与其说修缮老屋,不如说是对传统村落的拯救,毕竟传统村落记载着民族的人文印记、乡土风情,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和根脉。

传统村落需要保护与传承已成各方共识,但具体方向仍处在探索阶段。诚然,整理修葺老屋,尽量维持古村原貌,这种将古村视作文物的保护方法不失其效,但必须意识到,传统村落与文物不同,古村及其中老屋之所以具有保护意义,更多在于人气。田间劳作的后生,树下纳凉的老汉,柴米油盐的婆媳,既有田园风情又有家长里短的乡土图景才是古村最大魅力所在,否则不如将老屋移入博物馆,用玻璃罩起来供人参观。修缮老屋只是拯救传统村落的第一步,下一步应是聚拢人气,让这原生态的乡土生活气息不至失传。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