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海口9月4日电 题:海南:一根红线构筑生态“防火墙”
新华社记者吴茂辉
精准划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监管部门职能,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督查行动,坚决整治违法违规项目,建立最严管控机制……致力于建设生态先进省份的海南,用一根红线为宝岛构筑一道绿色生态“防火墙”。
时值夏秋之交,海南依旧酷暑难当。中午时分,儋州市生态环保局谢居清博士顶着烈日驱车来到松涛水库边上,逐一走访他负责核查的每一块疑似违法违规图斑。
“必须全部实地走访确认,逐一排查。”谢居清说,他负责核查的疑似违法图斑有20多块,分布在松涛水库周边地带。松涛水库是琼北地区最重要水源地,周边许多地带均属于海南省划定的Ⅰ类红线区。
核查疑似违法违规图斑是海南精准建立生态保护红线区底账的基础性工作。除了奥维互动地图GPS定位软件外,海南一些市县正利用高科技手段,开展生态保护红线自查。如昌江黎族自治县针对部分处于深山、河流远滩以及其他难以涉足的疑似违法图斑,采用无人机进行辅助航拍核实取证。
2016年,海南根据省域“多规合一”改革试点要求,在全国率先颁布实施《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划定陆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陆域面积的33.5%;划定近岸海域生态保护红线总面积8316.6平方公里,占海南岛近岸海域总面积的35.1%。
按照保护和管理的严格程度,海南将生态保护红线区划分为Ⅰ类生态保护红线区和Ⅱ类生态保护红线区。Ⅰ类生态保护红线区原则上禁止各类开发建设活动;Ⅱ类生态保护红线区实施准入目录管理,严控开发强度,禁止工业、商品房建设、规模化养殖等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建设项目。
为确保红线划得实、守得住,海南以生态环境保护厅为组长单位、统筹协调林业、海洋、水务、国土等部门共同划定生态红线。在划定过程中,采取“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模式,先后5轮与18个市县逐个对接,实地核查路线5000余公里,核查点位2500多个,确保红线准确落地。“一旦划好生态红线,谁都不可逾越、不能侵占。”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厅长邓小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