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目送老道口:一个老道口员的怀念与道别

2017-08-26 10:40:56    央广网  参与评论()人

央广网哈尔滨8月26日消息(记者迟嵩 哈尔滨台崔恩泽 刘莎)近日,位于哈尔滨市工建街、汉广街、一匡街、桥南街交口处的滨绥线铁路道口顺利完成拆迁净地,进入滨绥铁路电化扩能改造项目施工阶段,至此,哈尔滨市主城区最后一处铁路道口,有着119年沧桑岁月的老道口退出了历史舞台。改造后,这里将建成全长94.74米的下穿滨绥铁路的新型双向多车道隧道桥。现代化的交通方式让人向往,但对于在老道口工作了28年的老道口员唐绍德来说,说声“再见”有些难……

“你总在这块,看火车来回跑,也挺高兴,这冷不丁把道口封上了,道口房没了,也不太得劲。”51岁的道口员唐绍德在这处道口工作了28年,一直看守铁路道口通行,他听说老道口房拆除了,他特意背着检查铁轨的工具包,从道里地德里小区坐了10站公交车来到拆除现场,和百年老道口做最后的道别。

坐在一块大石头上,唐绍德一一将包中装的看守道口和检查铁轨用的工具翻了出来,有旗子、手电、螺旋槽、锵子等。唐师傅向记者一样样介绍起了它们的用途,语气好象是在介绍着陪伴自己多年的老朋友。他说,随着老道口的拆除,这些工具将会在不久的将来上缴单位,而唐师傅也将离开这处已经待了28年的老道口,去往新的岗位。

唐师傅工作的滨绥线3KM041M道口始建于1898年7月,是哈尔滨站出发去牡丹江方向的第一处道口。一个多世纪以来,这处身处繁华城市中心的铁路道口见证了哈尔滨市从小渔村到繁华都市的沧桑变化。

1989年,刚接这个道口的工作时,唐绍德对于这个道口,心中充满了抵触。看着老道口房,唐绍德感觉自己好象穿越回了三四十年代。

“小房是土的,里边还有火炕、火墙,到后期翻修过两次,第一次翻修,是在土房外边砌上砖,完了上面弄上铁皮,到后期整就是现在这个红瓦盖房了。”

唐绍德说,当年师傅告诉他,哈尔滨是中国最先出现铁路道口的城市之一,1903年7月14日,中东铁路全线通车时,铁路道口应运而生,不过有人看守的道口设施也相当简陋,唐绍德所负责的道口,在建立之初,也算得上是条件最好的铁路道口之一。火车一来,留着大胡子的俄国道口员就会走出房门,放下两边的栏杆,翘着大胡子,吹起小喇叭,提醒人们躲避火车。新中国成立初期,哈尔滨市区繁忙道口开始由工务部门派人看守,晚间,道口员需要提着油灯接火车。到了20世纪60年代,随着机动车的增多,哈尔滨的道口多数派人看守,并设置道口报警装置,火车接近道口时电铃响起,道口员出场接车。“火车过来之前,我们就把栏杆放下,不让行人和车辆走,然后拿着旗指挥,火车过去了,把杆抬起来,疏导车辆跟行人再过。”

关键词:哈尔滨老道口

相关报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