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右玉精神”的接力传递(3)

2017-08-22 12:15:28    新华网  参与评论()人

对于植树,很多人想到的是春秋两季栽植,但在右玉这个干旱寒冷之地,却能“三季植树”。

这正是第十一任县委书记常禄在1977年的发明。植树需要大量车马人力驮、挑、拉水爬坡上岭,在有些沙地,一担水浇下去,瞬间就不见了踪影。他想到:如果能在七八月份的雨季造林,不仅省时省力,还有可能提高成活率!

经过试栽,一举成功。改为三季植树后,右玉植树造林进度大大加快,仅1977年就完成大片造林18.8万亩,零星植树97.8万棵,这是右玉造林史上力度最大、进度最快的一年。

第十四任县委书记师发,在省里主动立下绿化军令状,如不能率先在山西实现绿化达标,愿就地免职。他这样动员干部:“我先自降一级,大家如完不成任务,也要降职。”

为了植树,他们忘我投入,一张蓝图干到底——

“飞鸽牌”干部要干“永久牌”的事,植树造林防风固沙就是“永久牌”的事,这成为历任县委书记的座右铭。

位于煤都山西的右玉,探明的煤炭储量高达34亿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很多兄弟县市大干快上搞煤炭开发。第十二任右玉县委书记袁浩基却没有盲目跟风,他疾呼:“绿色不进,风沙就进。耽误植树就是罪人!”

多年来右玉财政收入在山西排倒数,县里干部去省、市开会都得靠后坐。

“当时全县财政收入才1500万元,没压力是假的,坐在后排也难受。”2001年开始担任代县长、之后又担任县委书记的赵向东说,“看到右玉还没完全绿起来,风沙仍然很大,就觉得要种树,继续干!”

73岁的右玉县原政协主席王德功还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一家日本企业和当地合建压板厂,右玉有了历史上第一家合资企业。但这个企业像吃木材的怪兽,全年收的原料仅够它吃半个月。为防止乱砍滥伐,县里痛下决心,将这个压板厂关门。

“在右玉,植树是第一位的事,谁也不能挡!”他说。

“换领导不换蓝图,换班子不换干劲。”在这场传承接力中,右玉出了一个个爱树如子、惜树如命的“树书记”“林书记”——

第十三任县委书记姚焕斗,在右玉工作12年,1991年即将调到另一个县。临上车前,他又返回办公室,拿上那把已被磨短了一寸的铁锹,摘上几片右玉的树叶,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