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双一流”怎么看,怎么干?(1)

2017-03-16 06:55:57    人民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张 烁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双一流”:怎么看,怎么干(教育眼) 

“‘双一流’不是‘985’‘211’的翻版,也不是升级版,更不是山寨版。”前不久的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记者会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陈宝生幽默地说。面对中外记者,他郑重重申:“‘双一流’是一个全新的计划,在‘985’‘211’的基础上,把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事业在新历史潮流下推向前进。”

不久前,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办法(暂行)》(以下简称《办法》),意味着“双一流”建设的顶层设计、配套制度、工作方案、遴选标准等都已具备。“双一流”建设怎么看、怎么干?记者采访了多位高校负责人和有关专家。

如何理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要定性为8个字,那就是‘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其标准是中国特色和世界一流的有机融合。”陈宝生指出。

“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这就决定了我们必须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使‘双一流’建设始终与我国社会发展的方向协调一致。”上海市教委主任苏明强调,坚定中国特色发展道路是创建世界一流的根基。

世界一流好理解,可中国特色在高校发展中如何定位?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举了一个例子:“我在美国做了20多年流体力学研究,在美国,由于技术领域的高度成熟,这门学科发展已经处于稳定阶段。但在中国,航空航天、高铁、汽车等多个领域还处于高速发展阶段,流体力学的应用空间依然很大,这样的学科就应该定位成需要发展的学科,并且有可能建成一流学科。”

那么,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从哪儿入手?“世界一流大学是通过现有一批学科达到世界一流水准,然后整体进入世界一流,是以学科为切入点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丁烈云认为,各个学校要根据自身条件和需求办出特色,有特色才有竞争力。

根据《办法》,我国将以学科为基础,支持建设100个左右学科,着力打造学科领域高峰,以一流学科建设带动高校整体建设。

“有的高校建不了一流大学,可以建设一流学科。”陈宝生说。

“双一流”是“铁饭碗”还是“瓷饭碗”?

“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都是竞争出来的,就是俗话说的‘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陈宝生强调,在遴选“双一流”时,部属高校和地方高校是平等的,都必须按照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标准,坚持竞争优选、专家评选、政府比选、动态筛选。

他解释道,竞争优选,即无论是一流大学还是一流学科,都是竞争出来的;专家评选,即请专家根据标准评选出一流学科、一流大学建设的初步名单;政府比选,即由政府根据国家战略来比选确定;动态筛选,即名单不是终身制、固化的,一个周期完结时,如果学校、学科不合格就要让位。

根据《办法》,将建成高校“有进有出”的动态调整机制,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重大问题、不再具备建设条件且经警示整改仍无改善的高校,将被及时调整出建设范围。建设期末,根据期末评价结果等情况,重新确定下一轮建设范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没有竞争就没有活力。”厦门大学高等教育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别敦荣为动态调整机制点赞。

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负责人介绍,“双一流”建设将建立激励约束机制,专项资金在相对稳定支持的基础上,对成效明显的建设高校加大支持力度,对缺乏实效的建设高校减小支持力度。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