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凝聚更大的改革勇气和智慧

2017-02-19 09:21:03    齐鲁晚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凝聚更大的改革勇气和智慧

——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

本文原载于2014年08月22日齐鲁晚报 

1976年10月,北京长安街贴出了“邓小平,你在哪里”的标语,人民的呼唤恰如历史转折的前奏。年逾古稀复出的邓小平,义无反顾地开创了改革开放事业,让人民富了起来,让国家强了起来。

今天是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他慈祥而坚毅的形象在很多人的记忆中依然清晰如昨。今天纪念邓小平,经历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触,比如那些因为“恢复高考”而改变命运的人,在荧屏上看到邓小平当年的决策过程,仍然禁不住热泪盈眶。邓小平留下了丰厚的思想和政治遗产,而不断地改革无疑是其中最宝贵的,也是最具现实意义的。我们怀念邓小平,就是要从他那里汲取改革再出发的精神动力。

缅怀邓小平,我们能够深刻地领会到改革需要勇气。36年前,改革大幕开启时,虽然中国面临着被“开除球籍”的危险,但是要真正开启沉重的国门,殊为不易。在实现工作重心转移的过程中,邓小平领导人民不断突破思想观念上的障碍,甚至经受了惊涛骇浪的考验。“杀出一条血路来”,这是邓小平在面对困局时做出的一个指示,今天我们更需要这种大无畏的精神。既得利益盘根错节,若无大刀阔斧的动作,不但难以继续推进改革,甚至可能坐失已有的成果,落入“转型陷阱”。

缅怀邓小平,我们能深刻地领会到改革更需要智慧。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搞改革,绝非易事,历史上也不缺少失败的改革者。邓小平确实是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但是他的改革不是闭门造车,而是尊重地方、基层和人民的首创精神,无论是“猫论”,还是“摸着石头过河”,都是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改革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是每到一个历史节点和重要时刻,邓小平总能抓住重点,作出重大决策,从而推动改革不断深入。今天的中国经济体量巨大,也有着巨大的改革空间,但绝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这又需要我们稳妥审慎地推进改革,不能因小失大。

今年被舆论称为“改革之年”,也是开始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的一年。我们都曾受益于改革,对改革也有更大的期待,但这不等同于改革的共识。改革意味着利益重组,在这个过程中必然会有人感到利益受损,由此就可能引发争议。若不能凝聚起最大范围的共识,改革越是深入,我们付出的成本可能就越大。为深化改革做出“牺牲”,可能会让一部分人心有怨言,但是放在更大的时空中看这个问题,却又意味着再平衡。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已经很难让所有人一起受益,要避免成为改革中最难啃的“硬骨头”,必须有为改革做妥协和忍耐的精神。否则,各执己见就不可能形成改革的共识。

邓小平离开我们17年了,他的遗产仍然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以至于有人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我们仍然生活在邓小平时代”。同时也应该看到,今天的中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越是在要紧时期,越是需要我们凝聚共识,为改革埋头苦干。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在那个时代实现了历史性的超越,今天我们对他最好的纪念应当是为“中国梦”凝聚起改革力量,再次实现超越。这个共识一旦达成,我们今天面临的很多问题或许就迎刃而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