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改正进入各项措施全面落地和深化的新时期。记者调研了解到,当前医改已经在多地试点的基础上,政策配套保障有力,联动效应开始显现,交出了阶段性成绩单。同时,下一步将迈入爬坡过坎关键期,记者倾听医疗界人士对医改的切身体会和感悟。为此,《经济参考报》从即日起推出“医改加速度”报道(上下篇),以飨读者。
有探索有突破改革见实效
在2015年福建、江苏、安徽和青海4个省率先启动省级医改试点、全国医改试点城市增加到100个基础上,2016年全国第二批省级医改试点全面展开,医改从单项改革进入综合改革“深水区”。各地积极探索,出现了“福建三明模式”等业内关注并认可的医改亮点,还涌现了启东、尤溪、天长、互助等医改明星县等。
2016年8月,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召开,10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颁布,11月发布《关于进一步推广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经验的若干意见》,同月全球健康促进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这是中国医改乃至健康事业发展的‘大年’”。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对记者表示,“全世界看到了中国领导人对医改的重视和决心。”
从基层改起,“强基层”成为近年来医改最大的共识和收获。青海省去年协调6个援建省市和省内三、二级医院组派137支医疗队1225名医务人员对口71所县级和19所市州级医院,实施重点科室精准帮扶和定点手术帮扶,推动乡镇中心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具备条件的其它乡镇卫生院实现省市县三级远程会诊信息平台建设覆盖。
值得关注的是,公立医院改革的推进,特别是三级医院启动实质性改革,具有风向标意义。江苏省204家部省市区属和部队、企事业单位城市公立医院2015年10月起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同步调整医疗服务价格并纳入医保支付范围。省卫生计生委主任王咏红介绍说,全省完善补偿机制,开展医务人员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还推进公立医院管理体制改革,例如13个城市把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收入作为政策性亏损由各级财政补偿,10个城市将公立医院债务纳入政府化债平台等。
上海去年10月再次调整部分医疗服务价格,涉及600多项服务,主要对手术收费价格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提升,代表医护劳动价值的门诊费也有大幅提高,药品、检查费等有所降低。北京从2017年元旦开始,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特需医疗服务、新增医疗服务和部分医疗服务项目价格执行医院自主定价。“这是医疗界的供给侧改革。”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分会会长孙錕教授说。
撬动改革新支点
业内人士认为,近年来医改综合性、协调性增强,政策配套保障有力,例如城乡医保统筹、医保支付制度改革等,成为撬动改革新支点,但多重挑战也同步凸显。
去年以来,各地纷纷加快探索建立与总额预付、信用等级评定等相衔接的按单元、病种、人头、项目等复合式医保支付模式。上海通过实施医保总额预算管理,完善公开透明的协商协调谈判机制,探索以医保预付为核心的约束激励复合机制,在控费的同时推动医保对医疗服务的监控。市医保部门负责人郑树忠表示,正在全国率先开展家庭医生管理医保费用的培训,真正发挥费用守门人功能。
虽然自2009年启动以来,我国的医改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绩,但是依然面临着多重挑战。权威专家表示,医疗体制重塑和机制重建涉及利益调整,任务很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