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人民日报解读: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怎么看怎么干(2)

2017-02-06 04:35:18    人民日报  参与评论()人

新阶段也是一个逆水行舟、爬坡过坎的考验期,一旦松劲,就可能陷入停滞徘徊,甚至滑坡倒退。唐仁健提醒,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明确要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坚守三条底线粮食生产能力不降低,农民增收势头不逆转,农村稳定不出问题。

要义何在?

可理解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是一场全方位的深刻变革

如何全面理解和把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内涵要义?这与以往的农业结构调整有什么不同?

唐仁健表示,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整个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环,也是我国农业农村自身发展思路的一个重大转变。其内涵要义,可以用“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改革”这个公式来理解。

“要注意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同于以往的结构调整,不是简单的少种点什么、多种点什么,或寻求总量平衡、数量满足,而是涵盖范围广、触及层次深的一场全方位变革。”唐仁健强调,过去农业结构调整,主要是为解决供给不足,现在更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过去主要着力于生产结构,现在更注重产业结构、技术结构、经营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绿;过去主要着眼生产力范畴,现在更注重体制改革机制创新,激活农业农村发展的内生动力。

唐仁健说,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应把握以下三方面:

主要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他解释,把“农民增收”放在第一位,这意味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不成功,不仅要看供给体系是否优化、效率是否提高,更要看农民“钱袋子”是否鼓起来。供给体系优化,最终目的也是为了让城市消费者和农民实现双赢。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着眼农民、关注农民,让农民有活干、有钱赚。

主攻方向是提高农业供给质量。要以市场为导向,紧跟消费需求变化,不仅要让人们吃饱、吃好,还要吃得健康、吃出个性;不仅满足人们对优质农产品的需求,还要满足对农业观光休闲等体验性服务性需求,满足对绿水青山的生态化绿色化需求,拓展农业多种功能,不断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

根本途径是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既是一场广泛的生产力调整,也是一次深刻的生产关系变革。要用改革的办法来推动农业农村发展由过度依赖资源消耗、主要满足“量”的需求,向追求绿色生态可持续、更加注重满足“质”的需求转变。

唐仁健表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个长期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还可能会经历阵痛,甚至付出一些代价,但在方向性问题上不能出大的偏差,不能犯颠覆性错误,改革底线不能失守。

何处发力?

调优结构,调好方式,调顺体系;激活市场,激活要素,激活主体

当前农业农村发展进入结构升级、方式转变、动力转换的平台期,矛盾交织、千头万绪,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哪儿发力?

唐仁健说,总体上可以分为“农业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改革”两大板块。第一个板块包括三大调整、两个支撑。

调优产品结构,突出“优”字。消除无效供给,增加有效供给,减少低端供给,拓展高端供给,大宗农产品要突出“优质专用”,其他农产品要突出“特色优势”。一号文件提出,要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