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克服届末之年反腐败可以收官思想(1)

2017-01-17 02:50:25    中国经济周刊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徐豪 | 北京报道

(本文刊发于《中国经济周刊》2017年第3期)

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1月8日在北京闭幕,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全会一致认为,制定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是纪检机关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落实全面从严治党部署,带头强化自我约束,把监督执纪权力关进制度笼子,做到正人先正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表明了严格自律的担当和决心。

1月9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监察部副部长肖培,国家预防腐败局副局长刘建超等解读十八届中央纪委七次全会精神。

谁来监督纪委?

怎样防止“灯下黑”?

中央纪委副书记吴玉良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共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给予纪律处分223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全国共处分乡科级及以下党员、干部114.3万人,处分农村党员、干部55.4万人。2014年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百名红通”人员已有37人落网,追赃金额86.4亿元。中央纪委高度重视队伍建设,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机关谈话函询218人、组织调整21人、立案查处17人,全国纪检监察系统共谈话函询5800人次、组织处理2500人、处分7900人,做到了铁面无私。

制定《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监督执纪工作规则(试行)》是为了防止“灯下黑”吗?吴玉良表示,全面从严治党,纪检机关必须把自己摆进去,从严管好自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监督别人的人首先要自觉接受监督,所以就针对纪检机关最核心的监督执纪权力,专门制定了规则,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扎紧制度的笼子。

吴玉良说,在中央纪委全会上审议规则,是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体现。六中全会的主题是全面从严治党,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准则》和《党内监督条例》,这次中央纪委全会通过规则,就表明纪委的权力有严格的监督,纪检干部有严格的纪律约束,也展示了我们建设一支过硬的铁军的坚定决心。

那么,由谁来监督纪委?中央纪委十八大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队伍建设,首先在纪检系统内部率先开展,另外,坚守八项规定精神,凡是纪检干部违反的一律曝光。中央纪委机关和省、区、市纪委设立了纪检监察干部监督机构,以坚决的态度“清理门户”,加强队伍建设。这一次七次全会通过的工作规则,就是从纪律检查工作流程上设计制度规定,提出严格的要求,防止“灯下黑”。

这次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审议通过了监督执纪工作规则,把纪委的权力关进制度笼子。

克服“届末之年反腐败可以收官”思想

一年前,2016年1月12日举行的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2016年12月28日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会议指出,“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这一表述迅速被广泛关注。这一表述的变化,意味着党中央对于当前反腐形势的判断出现重大变化,我国反腐在一年间取得了新的进展。

新华社评论称,从“正在形成”到“已经形成”,一词之变,折射出的是坚定不移推进反腐败斗争的最新成果。

监察部副部长肖培表示,党的十八大以后,党中央科学判断形势,在1993年党中央作出的“依然严峻”判断基础上,加上了“复杂”两个字,叫“依然严峻复杂”。随着实践的发展,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摆上了战略布局,不断在深化、深入。

关键词:权力反腐纪委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