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网络媒体走转改:“美丽乡村”打造侨乡典范

2017-01-14 14:14:20    中国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网络媒体走转改:“美丽乡村”江兜村打造侨乡典范

这是在匈牙利经商的华侨王林荣的家,他在门前捐建了一座人口文化公园。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这是在匈牙利经商的华侨王林荣的家,他在门前捐建了一座人口文化公园。中国网记者 金慧慧 摄

中国网新闻1月14日讯(记者 金慧慧)福建有很多著名的侨乡,江兜村是其中之一。曾经因为水源紧缺、土地贫瘠,村民纷纷下南洋谋生。最初多以出卖苦力为主,如今江兜村人把事业拓展到金融、汽车和房地产等领域。

“达则兼济天下”。富裕起来的江兜人不断回馈桑梓,捐资助学、建设家乡。而今,孩子们不出村子就能够从小学读到高中,大人们走出家门就可以逛公园。2016年江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22320元,江兜村被列为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

脏乱村落蜕变为美丽花园

昔日的江兜村具有一般乡村的共同特点,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污水乱倒乱排,家家都是旱厕。为治理这些乱象,江兜村投入50万元修建垃圾池和垃圾集中点,配建3个现代化水冲式公厕。“以前到处都是臭烘烘的,现在出门都是花园。”村幼儿园王老师说。

2015年以来,在海外华侨的建言和捐助下,江兜村建起了7座主题公园,成了远近闻名的公园村。由于收入的提高,村民从农田里解放出来,茶余饭后逛公园、唱唱跳跳。一年下来腰鼓舞、木偶戏、十音八乐等表演有十几场。

江兜村现有2600人,海外华侨华人却高达14350人,分布在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土地贫瘠,留在村里的人营生较为局限。为提高村民收入,江兜村从2700亩贪图中开辟220亩海滩养殖场。目前有40多户村民参与水产养殖,年收入达800多万元。未来江兜村还将打造乡村游。

“以前喝水都没地方打井,没有姑娘愿意嫁到这里来,现在都愿意做江兜村的媳妇。”江兜村书记王武林说。如今家家都盖起了小洋楼。

在华侨华人建设家乡的众多项目中,教育投入是最大手笔的。1953年王祖德等发动华侨筹建了江兜华侨中学,村里的孩子不必再外出求学。如今,孩子们不出村子就能够从小学读到高中。

据不完全统计,改革开放以来,江兜村历届的初高中毕业生已有近20人获得博士以上学位。学校里走出了许多佼佼者,如中国科协副主席陈章良、莆田市市长翁玉耀、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王如密等。“附近村镇的孩子也都到我们村来上学。”王武林介绍说。

公正清廉引侨资不断涌入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现在,海外华侨华人共捐资3000多万元用于家乡建设。”王武林说之所以不断有侨资进入,除了源于华侨华人的回馈桑梓情结,最重要的是因为江兜村坚持村务公开。

每个项目都有几个代表同时负责,一个监督另外一个。“公平公正才能让华侨华人心服口服,不担心自己捐出去的钱被贪污,他们才会愿意继续捐资。”为保障远隔重阳的华侨华人随时监督村务,江兜村建立了微信群,凡事都在群里民主表决。“你们今天来采访,我们已经在群里跟他们沟通了。”王武林笑着说。

最早一批远赴海外的华侨华人逐渐老去,他们对家乡的思念也随之远去。“年轻的一代不在江兜村出生、长大,他们对于家乡的感情稍淡于父辈。为了让他们继续关注、支持家乡,我们必须把江兜村建设的更加美丽。”福清市新厝镇包村干部王瑜说,近两年在新农村的建设投入上,村政府的投入占了大部分。

江兜村响应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建设美丽乡村”的号召,树立“党建+”理念,以党建助推美丽乡村,引领公序良俗、美化村容、带领村民致富。2016年江兜村被列入福建省“美丽乡村”示范村。江兜村也成为侨乡建设的典范。

据了解,福建省拥有海外侨胞1512万,归侨侨眷653万,新侨110万。身在海外、心牵祖国,一代代的华侨华人矢志不渝地支持家乡建设、中国发展,而家乡也正以更加繁荣、文明的面貌为他们添彩,让他们的付出有所值。

关键词:毕业生福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