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拒绝批评才是破坏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2016-12-30 01:10:37    新文化报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拒绝批评才是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猫眼5个月前上线的“专业评分”功能在12月27日晚悄悄下架。专业评分功能是猫眼邀请专业影评人以及各大专业电影杂志或网站的主编汇总而成的影评合集。专业功能被下架,原因被归于《中国电影报》当晚发布的一篇文章。文章点名批评了豆瓣和猫眼两家平台,认为他们对于《长城》、《摆渡人》、《铁道飞虎》这三部贺岁档影评的评分过低。文章称:“恶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

和豆瓣不同,猫眼对于这次的点名批评做出了妥协,之前在首页置顶的“专业评分”功能下架了。毕竟对于一个掺杂了各种利益的买票网站,猫眼不太能做出像豆瓣一样单纯的选择。然而这次下架给人的感觉却并不好,因为它所针对的,并不是哪一个“恶意的、不负责任的”影评人,而是影评人这个群体,他们被打包下架了。

这篇文章扣在影评人头上最大的一顶帽子恐怕就是“严重破坏了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中国电影生态环境,这倒是一个很新鲜的提法。什么叫做生态环境?拿大自然举例,我想就是由动物、植物、空气、水、土壤、阳光等等组成的生态系统。一个生态系统要想健康成长,那么其中每一个环节都不能够缺失。而这里面有很多环节,其实是彼此制约的关系。举个例子,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是生态环境中的两个环节,食肉动物的存在,就是吃掉那些老弱病残的食草动物,保障食草动物种群的健康成长。这看上去很残酷,却意义重大,假如食肉动物没有了,食草动物就会泛滥,最终它们将吃光整个草原,然后自身也因为食物匮乏而灭绝。

如果把这个食物链的关系套入这篇文章里,那我想“个别的大V、公众号”扮演了凶猛的食肉动物,而国产电影则是乖巧可爱的食草动物,那么观众是什么呢?我想只能是喂养食草动物的草原了。食草动物们吃进去的是草,挤出来的则是欣欣向荣的票房。按照文章的意思,食肉动物们对食草动物展开了捕杀,实在是太血腥、太残忍了。然而这真的是在破坏生态环境吗?我觉得恰恰相反,这是在保护生态环境。因为只有干掉那些伪劣假冒的、以圈钱为目的的大烂片,才能真正保障电影行业的健康发展。

我当然也同意,在影评人这个圈子里,存在着一些以获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的作者,有人拿了片方的钱、有人拿了片方对手的钱,还有人也许仅仅为了博眼球、圈流量,然而就像观众不会永远被烂片忽悠一样,读者也不会永远被危言耸听的评论所忽悠。拿公信力变现的影评人早晚会被影迷抛弃。反过来,如果影评里面真的存在造谣诽谤的情况,那完全可以有针对性地拿起法律武器,但把整个影评人行业当做敌人,无疑是因噎废食了。

可能在有些人看来,影评就应该为电影服务,应该提出更多建设性意见,应该为中国电影的发展添砖加瓦。我想这是误解了影评这个行业,影评行业,或者说评论这个行业,并不依附于它的评论对象,它强调的是独立性和批判性。所以批评是评论最常见的表达方式,甚至是最重要的表达方式。这就像攻击、捕杀食草动物,是食肉动物的本能一样,你可以觉得这很残酷,但是你不能认为这是邪恶的。而失去了这个本能,食肉动物也就活不下去了。

反过来,如果按照电影圈人士的想法,把网络打分和评论系统都关掉,让影评人们统统闭嘴或者只赞美不批评,结果会怎样?这就像是让食肉动物都改吃素一样,那草原就遭殃了。当观众们热情的草原被劣质的国产电影给啃成沙漠的时候,中国电影的繁荣,恐怕也就到头了。我想这才是真真正正的严重破坏中国电影的生态环境呢。

有意思的是,《中国电影报》这篇文章曾经稍作修改以《人民日报》的名义发表,招来了不少质疑。接下来,《人民日报》评论部出手了,观点发生了一个大反转。有网友在文章下面留言,说之前的评论不是这个论调啊?作者霸气地回复了四个字:以此为准。影评人孔鲤评价说:以此为准四个字啪地一下,盖下了印章。大家放心了。

关键词:影评烂片片方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