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11月29日电 题:谁最慷慨?谁最“吸金”?谁最热情?——解析2015中国慈善捐助报告
新华社记者 崔静
年度总捐赠额达1108.57亿元,首次突破1100亿大关;高校受捐规模屡创新高,7亿元善款刷新国内大学一次性校友捐赠新纪录;互联网推动公益捐赠透明度,“90后”渐成“指尖公益”主角……
严冬虽至,中国慈善联合会29日发布的《2015年度中国慈善捐助报告》让这个冬天暖意融融。谁最慷慨?谁最“吸金”?谁最热情?一年一度的慈善榜单用数字说话。
最慷慨:民企、国企是捐赠主力军
2015年,企业捐赠额达到783.85亿元,约占捐赠总额的7成,民营企业和国有企业是捐赠的主力军。报告的分析样本中,民企和国企的捐赠均有较大涨幅,分别占企业年度捐赠总额的52.24%和32.77%。
与此对比明显的是,外资企业捐赠额出现大幅下滑,只占企业捐赠总额的12.99%,同比减少了22.99%。中国慈善联合会副秘书长刘佑平分析认为,这主要缘于外企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效益普遍降低。
年度捐赠总额超过亿元的企业共有29家,其中国有企业13家、民营企业14家、港澳台企业1家、外企1家。民营企业表现亮眼,占比接近半数。
从地域来看,2015年,北京以超过65亿元善款位居各省级行政区年捐赠金额之首。有20个省区市捐赠量超过亿元,捐赠最多的三个省区市依次为北京、广东和上海。
最“吸金”:高校受捐规模屡创新高
教育捐赠在2015年大受瞩目。一方面,高校受捐规模屡创新高,共12所国内高校在本年度接收了单笔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的捐赠,另一方面,偏远贫困地区基础教育吸引社会爱心人士关注,依法、依规兴办爱心小学成为年度慈善热点。
报告显示,2015年度个人捐赠额在1亿元以上的慈善家共22人,其捐赠总额达到64.17亿元。这些个人捐赠额在1亿元以上的慈善家中,排名前三位的陈一丹、卢志强以及李达三、叶耀珍夫妇均有大额教育捐赠记录。腾讯主要创办人之一、腾讯公益慈善基金会发起人陈一丹以20亿元捐款位居个人捐赠排行榜榜首。
除教育外,2015年捐赠最主要的领域分别是医疗健康和扶贫。刘佑平认为,当前慈善捐赠领域仍集中于传统慈善范畴之内,对科、教、文、卫、体等“大慈善”领域的关注稍显不足,随着政府职能转变的深化,这些从前被政府“包办”的社会事务,将需要更多的公众参与和社会贡献。
2015年,基金会和慈善会系统仍是接收捐赠的主要对象,二者获得的捐赠占捐赠总额的69.64%。三家基金会捐赠收入超过10亿元,依次是中国癌症基金会、老牛基金会、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
最热情:个人捐赠额大幅上涨
2015年,个人捐赠总额达到169.30亿元,较2014年上涨53.72亿元,占总捐赠额的16.38%。其中单笔金额在人民币1万元以下的个人小额捐赠总额从2014年的58.6亿元上升为75亿元,占本年度个人捐赠总额的44.3%。
“普通民众进行小额捐赠的规模不断扩大,从一个侧面说明中国社会的慈善氛围愈发浓厚,全民参与慈善的形势日渐成熟。”刘佑平说,这一趋势与网络捐赠平台的发展有着直接关系,公开、透明、便利等优点,使网络捐赠成为普通民众、尤其是年轻人献爱心的首选途径。
中国慈善联合会分析了微公益、腾讯公益、蚂蚁金服公益平台、淘宝公益等国内主要四家网络捐赠平台的数据,发现这四家网络捐赠平台2015年共筹款9.66亿元,较2014年增长127.29%。
蚂蚁金服公益平台的数据显示,“70后”“80后”“90后”是网络捐赠主力。其中“90后”捐赠人数占比过半,但捐赠金额远落后于“70后”和“80后”,“70后”“80后”所捐金额占总额的72%。人均捐赠额最高的是“70后”,达到104.68元/人。
从捐赠领域来看,扶贫济困、助医、助学这些传统慈善领域仍是热心网民的关注重点,而环境保护、安老等领域,不仅项目数少,而且项目平均筹款额也在均额之下。
刘佑平说,这反映出捐赠方所关注的慈善领域仍有待扩展,未来网络捐赠平台应注重慈善项目的多元化发展,引导民众对慈善加深理解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