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历史性的33天后,中国迈向更遥远的星际旅程
新华社北京11月18日电 题:历史性的33天后,中国迈向更遥远的星际旅程
新华社记者肖思思、魏骅、陈曦
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中国空间探索历史上里程碑式的“天马行空”33天征途画上圆满句号。
击破万里苍穹,目标星辰大海。这是一次任务的结束,更是一段新征程的开始。在太空中期驻留任务完美收官后,中国深空探索将启航,迈向更遥远的新星际旅程才刚刚拉开帷幕。
短短33天竖起的新里程碑
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是我国第6次载人飞行任务,也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
1992年9月21日,我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照“三步走”发展战略,已经实现发射载人飞船,突破航天员出舱活动技术、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已发射空间实验室,解决了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的第二步,具有里程碑意义。它继往开来,为未来我国在载人空间站上开展较大规模、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积累了技术和经验。
先人说,“山中一日,地上千年”,更何况这是在万里之外的浩渺空间。短短“33天”中期驻留飞行任务,中国航天人克服了重重挑战。
“33天,对于航天员的生活保障和健康维护而言,是一次挑战。”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说,从身体上讲,航天员心血管系统变化将经历最大反应期,肌肉萎缩,骨丢失,免疫功能下降程度更为明显,出现疾病的概率增大。从心理上讲,驻留时间延长对2人乘组的应急处置能力、心理相容性要求更高,航天员驻留保障难度进一步加大。
“面向长期飞行的航天医学人因工程包括航天心理学实验研究,都将为未来空间站任务研制积累试验数据。”她说。
翱翔太空的33天,更为中国航天人设置了一个个需要攻克的技术难题。
“为保证航天员在空间站长时间驻留所需的能量供应,飞船的太阳能帆板就得长时间对准太阳。为此,组合体需要连续偏航。”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副总工程师孙军说,“一边要暴晒,一边是极寒”,连续偏航过程中,部分设备会长期对着太阳,还有部分设备长期晒不到太阳。
为此,神舟十一号飞船改进和优化了热控设计,以消除组合体连续偏航引起的返回舱温度过低、设备容易结霜的风险,防范了推进舱、发动机温度过高可能超上限的风险。
33天中,天宫二号上航天员参与进行的一些前沿实验,也在为未来的长期驻留做准备。
中科院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说:“人类未来要星际旅行、移民外星球,首要任务是解决食物自给、氧气和循环水等问题。”这次随天宫二号进入太空的拟南芥和水稻等高等植物培养实验,就是要研究地球上的植物是否可以克服太空微重力等极端环境影响,在太空环境中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