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媒体谈《京华时报》改革:报业结构调整的合理现象(1)

2016-10-21 19:40:14  千龙网    参与评论()人

原标题:《京华时报》改革调整背后的市场规律和报纸生存逻辑

每次有纸媒关停,总会引起网上一阵热议。最近网传《京华时报》要被进行“关停并转”改革,又引发各种讨论,有观点认为这是“纸媒”衰亡的表现,有观点认为这是纸媒内容生产方式落伍的结果,还有观点认为这是报业困境的体现。报纸转企改制大潮之后,有的报纸是全额或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有的报纸是自负盈亏的企业;各类报纸的经营模式并不相同,每一次报纸改革调整背后的原因都是多元的,从个案去谈论一种媒介形态的前途难免流于表面。《京华时报》是一份受读者欢迎的报纸,在全国都市报领域也享有声誉,但近年也面临读者流失和经营下滑的困扰。从中国报业走过的市场化改革历程来看,高度竞争的北京都市报市场上的《京华时报》进行改革调整,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而是传媒市场规律下的正常现象,也是报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合理现象。

一、市场规律下的都市报行业结构调整

《京华时报》创办的2001年,正是都市报的黄金时代;2003年《新京报》创办;两报在竞争激烈的北京都市报市场上迅速占据了一席之地。当时全国大多数一二线城市都掀起了一个创办都市报的浪潮,很多其他类型的报纸也调整定位转型做都市报,各地都市报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报业经营的精英人物。利润丰厚的都市报成了各地传媒行业的宠儿,除了满足群众的信息需求之外,经营获利为所属报业集团输血也是都市报的一大任务。越来越多的城市都市报市场进入过度竞争的状态,省级都市报、地市级都市报同城竞争的情况非常常见。

在过去的十多年间,围绕着都市报的行业结构调整,最重要的规律就是市场规律。如果某个地区缺少都市报、市场需求大,那么就会有其他类型报纸转型成为都市报;如果某个地区都市报过度竞争,那么就会有不适竞争的报纸退出市场。

北京就是一个都市报过度竞争的市场,今天能看到的都市报还有《新京报》、《北京青年报》《北京晚报》《北京晨报》《法制晚报》等。十多年来,进进出出的都市报为数不少。《北京娱乐信报》2000年从《戏剧电影报》更名而来,曾经也是北京都市报市场上的重要角色,2007年放弃都市报定位,转型成为地铁报。《竞报》2004年创刊,2014年休刊,创办之初也是试图参与都市报市场竞争。《华夏时报》2001年从《中国物资报》更名创刊,最初也是都市报,2007年转型成为财经类报纸。《劳动午报》也做过都市报,2009年放弃都市报定位,回归成为北京市总工会机关报。今天如果《京华时报》面临改革调整,并不是一件令人意外的事情。

二、企业经营逻辑下的报纸产品整合

《京华时报》自2001年到2011年之间,隶属于人民日报旗下;2011转归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新京报》于2003年由光明日报和南方日报两个报业集团联合主办、光明日报集团主管;2011年转归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两报相关企业资产由北京市国有文化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简称文资办)作为出资人。

《京华时报》和《新京报》主管主办单位和出资人的变更,使得北京都市报市场上的经营者主体格局发生了变化。北京市委宣传部主管主办的北京日报下属的《北京晚报》《北京晨报》与其主管主办的《京华时报》《新京报》这四份报纸都是都市报。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正如优酷和土豆的整合、快的和滴滴的整合一样,同一个出资人旗下的互相竞争的企业或机构进行整合,是符合出资人利益的理性决策。《京华时报》的具体改革方案还未披露,网传信息称其将与《北京晨报》合并,正是避免了同一出资人旗下两个内容结构类似的都市类报纸的竞争。

12全文  2下一页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