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淮南采煤沉陷:5年后塌陷区抵100个西湖(图)(2)

2016-08-12 13:21:40  澎湃新闻网    参与评论()人

地面沉降使村庄迅速衰落下去。包括王娟一家五口人在内,现在仅有大约20人仍旧居住在这里,其他人已经舍弃了他们曾经居住的村庄,搬进了由煤矿公司修建的全新公寓楼中。但新楼房并不是免费拨付给村民,他们为此需要按照新房的面积支付一部分购房款。对于那些被淹没的土地,按照安徽省的规定,煤炭公司也会每年支付一笔名曰“青苗费”的费用,以补偿农民损失。

当地政府统计,大李家庄所在的顾桥镇,共有五个村庄、约13000人被安置到新房中,另外未来还需要再搬迁大约6000人。

3年前王娟拿到了新公寓的钥匙。她的新家在距离大李家庄南部25公里的地方。在那里,几十栋褐黄色外墙的公寓楼被簇拥在村庄和国道中。失去了耕地的村民变成居民,不得不重新寻找生活的依靠。在新小区,当男人们外出打工时,有的女人和老人在小区里摆上小摊,贩卖杂物。小摊摊主王燕说,做点生意补贴家用总比在家待着好。但是她抱怨说,小区规模毕竟比不上城镇,“每天赚不了几个钱”。

在大李家庄,王娟将她拿到的赔偿和今后的生活开销做了一些计算,她发现自己家每年从煤矿公司得到的约20000元赔偿并不足以弥补他们失去耕地的损失。“孩子要读书,另外,以后在小区里,什么都要到市场上买了,没有地。我们只会越来越穷。”她嘀咕着。

不仅仅是村民对现状感到失望,当地政府也颇有微词。

顾桥镇经济发展办公室的副主任王远洋告诉澎湃新闻记者,尽管煤炭公司是在顾桥镇境内开采作业,但事实上这家企业隶属于安徽省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管理,镇政府几乎无法干预他们的开采。

“按理说应该先征地再开采,但现在是‘以租代征’,对于补偿标准,有的老百姓觉得过低。”

无法恢复的沉陷区,或只能改作湿地公园

中国于1966年出台并于2011年修订的《煤炭法》规定,采矿者必须对塌陷、挖损进行复垦,将土地恢复到可利用的状态。但不同的专家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都提到,这一规定在很多地方并未得到有效实施。对于土地复垦问题,淮南矿业集团相关职能部门拒绝了澎湃新闻的采访要求。

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程建、李景春在论文中曾提出生物技术是解决地面沉降的方法之一。在种植如小麦和玉米等经济作物前,土地首先将会排水并重新开垦,然后进行填充。最终,生态环境会变得适宜水果作物和大米生长,同时也适合猪、鸭等牲畜的饲养。然而,复垦土地是一项持续多年的项目,需要巨大的经济支持,并且它的结果也是不确定的。因为如果过多的煤炭再次被开采出来,那么土地就会再次沉降。但是,淮南的情况可能更加棘手。

“对于塌陷不深的地方,可以采取回填的办法,但是如果塌陷过深过大,就很难回填,需要在现有的基础上因地制宜。”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战略规划研究院副院长胡炳南说。

世界银行在2015年为这一区域共1.7亿美元的生态恢复工程提供1亿美元的资金,但他们称目前项目刚开始,拒绝发表评论。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梁海林在《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的有效措施》中的的研究显示,在全国范围内,煤炭如果以当前速度继续开采下去,那么到2020年,将有超过150万公顷的土地沉陷下去,这相当于北京市的大小。

为解决这一问题,安徽省政府于2009年在淮南设立了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办公室(简称沉陷办)。该办公室下设搬迁安置科、生态修复科等科室。另外,2013年初公布的《安徽省皖北六市采煤塌陷区综合治理规划(2012-2020年)》中提到,当地政府将根据沉陷区具体情况来进行复垦。比如将大面积的积水沉陷区发展成为渔场或湿地公园等。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