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 > 中国新闻 > 正文

百鸟朝凤原著作者:乡间早已没人能吹百鸟朝凤(1)

2016-06-08 11:10:31   《廉政瞭望》    参与评论()人

本期封面

本期封面

廉政瞭望封面报道:寻找工匠精神

策划人:舒炜 张薇

匠心至美。专注于手中的技艺,将时间的功利性隔绝,只为造就最好的作品。

匠心至诚。以不离不弃的姿态,耐住清贫和寂寞,数十年如一日,只为磨练极致技艺。

匠心至伟。执着、沉静、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帮助个人、社会乃至国家实现蜕变,甚至救赎。

匠心,是穿越千年的传世珍宝。它不仅属于工匠这一群体,更是我们每个人所共有的精神财富。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匠心的价值更为凸显。

“坚持,是匠人的本钱,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子里,才能传承下去。”肖江虹表示,在这个速度决定一切的时代里边,需要慢下来的一种工匠精神。

  乡间早没人能吹百鸟朝凤了

  ——对话作家肖江虹

文·图_本刊记者 舒炜 发自贵阳

小满后的贵阳连续几天都是天色阴沉,雨水冲洗下,扶风山麓的阳明祠愈显出尘。

一身格子衬衫的肖江虹几步用力,跨上了茶室门口的石台阶,老板正迎上前欲打招呼,他却径直走向后堂,“老规矩,加一点石斛”。这里,是肖江虹以文会友的地方。

刚落座,肖江虹就从包里往外掏东西,掏了半天却是一包烟,这也成为这个男人整下午不离手的道具。

“我还以为你会掏出一把精致的小唢呐呢?”廉政瞭望记者打趣道,毕竟肖江虹是《百鸟朝凤》的原著作者,也是电影编剧。

“现在会吹百鸟朝凤的,都是学音乐的科班生。乡村唢呐匠啊,能把乐器给吹个响,有点意思就得了。”

不会吹唢呐的父亲最有匠心

“我真正要写的,既不是德高望重的焦师傅,也不是一力传承的游天鸣,而是一辈子没能吹上唢呐的父亲游本盛。”肖江虹说,匠心这主要是一种精神,而非形式。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索良柱是肖江虹的挚友,两人经常在一起切磋,肖江虹每每写好小说第一稿,都会让他提意见。索良柱对记者说:“大家去读一下原著小说就知道,焦师傅在游天鸣第一次说自己吹不出百鸟朝凤时,就已经向生活投降了——把唢呐折断,去了当年没看上的徒弟蓝玉厂里看大门。”

这也正是肖江虹和电影导演吴天明最大的分歧所在。在电影后半段,吴导却把游本盛的故事嫁接到了焦师傅身上。肖江虹和索良柱都认为,焦师傅的放弃,其实是生活的常态,而非人们想当然觉得老手艺人就理应这样。

肖江虹多次提到了他的二叔,一个乡村木匠,过去包揽了村里很多人的家具,他也勤勤恳恳延续着师辈们传授的方法。但突然有一天,大家都开始在城里买那些更漂亮的组合家具了,不论他选的木材有多结实,价格多么便宜,均无人问津。

“二叔并没懊恼,继续做他的农活,偶尔操练一下,以防手艺给撂下。”肖江虹吞云吐雾间,侃侃道来,“直到后来,乡亲们发现那些看着高大上的家具没用两年就坏了,反而是过去那种老式家具更耐用,二叔的生意又红火起来了,但他仍然做得不紧不慢,照旧按自己的节奏种庄稼,农闲时间才给大家做家具。”

即使后来,城里人也开始来淘手工家具了,肖江虹的二叔依旧没有扩大生产规模。“二叔可能没想那么多,只是默默做下去,手艺人需要的是匠心而非匠气。一样东西能否得到流传,时间是最好的检验。或许家具这种物质的东西留存更易,唢呐这种精神层面的更难,但道理是相通的。”肖江虹说。

关闭